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2665 6
2010-02-08
[em16] 中美贸易一度又成了美国政府的论调,而且其煽动性极大,美国政府也总是理直气壮。果真如此吗?请看下面的事实。
美国的过度消费是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2010年,美国政府将美国财政赤字上限提高到1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09年美国的GDP。如果加上非政府借贷的话,实际上美国在向透支全球。所有这些透支除了贸易逆差还能靠什么来实现?所以,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最根本的问题是,美国要透支。美国拿自己的美元向别人换东西。这是美元主导全球贸易给美国提供的便宜。如果考虑美元贬值等因素,实际上美国几乎是向全世界借钱而不交利息的。难怪欧盟要走货币统一化道路,他们不傻。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台湾和美国在中国投资的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日美贸易逆差较大,美国频频向日本施压。但是,中美贸易和当年的日美贸易有很大不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相当一部分是日本、台湾和美国在中国大陆投资或者建设生产线而生产的。特别,日本和台湾对美贸易逆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投资和生产线专业。美国除了在大陆的直接投资而外,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投资,也会有一部分最后通过台湾和香港的企业或者金融机构转变成在大陆的投资。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很多产地是中国,但是品牌都是国外的。实际上,外资企业所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达到70%以上。所以,中国对美贸易逆差相当一部分是本来是日本和台湾的对美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东亚地区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提高,只不过是日本减少了,中国增加了。而美国直接或间接在中国的投资,最终只能通过中国向美国的贸易输出来实现。因为美国在华投资主要是生产,而生产的这些产品本来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最终要返回美国去的。这样,美国获得了利润,中国只不过是赚了些劳动力工资。如果没有这个贸易逆差,美国也会失去这一块金融也利润。
贸易逆差就让美国丧失了工作吗?事实上,很多美国经济学家对失业率和经济的关系所作的分析表明,贸易逆差增长非但与失业率增长没有关系,数据分析反而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贸易逆差增加时,美国的就业率反而降低一些。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贸易逆差也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的产品不是运到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港口就完事了,这些产品还需要运输、批发和零售。而美国的投资也会在金融业创造就业。所以贸易逆差也创造了额外的就业机会。实际上,相同的价值的产品,零售业创造的工作比制造业更多,因为现代制造业的效率很高,而零售业的效率基本很难提高。那么,即便讲美国因为贸易逆差而丧失了工作,那么失去的工作数也应当这样计算:[em48]

Nj=D-Pc-Pa/V1-D/V2

上式中Nj代表美国因贸易逆差而失去的工作;
D代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总额;
Pc代表贸易逆差中只能由中国生产而不可能由美国生产的产品和资源;
Pa代表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中所包含的美国部件的价值;
V1代表贸易逆差中可以在美国生产的部分创造单位工作所需要的美元价值。

是       所以公式的第一项是假定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扣除美国不可能生产的产品和资源后剩余部分所能创造的工作数量。这只是理想假设,实际上由于国际竞争,即便这些工作机会也不一定全部落在美国。
V2代表贸易逆差中,创造一个工作所需要的价值。

公式中第二项代表中美贸易逆差所能在美国创造的运输、批发、零售和金融等方面的工作。
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对工作的影响远不如预期的大,因为其中包含有美国不可生产的产品和资源,包含在美国生产后又在中国组装的产品。如果扣除这两项,理想条件下也只会有少部分变化成美国的生产,并创造就业机会。将这部分价值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与贸易逆差所创造的运输、批发、金融和零售业领域的工作相减后才是美国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获得的就业机会。而实际上,即便这部分工作也可能因为竞争而落到其他发达国家而不一定是美国。
而如果单位贸易逆差所创造的就业大于美国单位制造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的话,那么实际上贸易逆差就是促进就业而不是减少就业了。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来,公式的结果很容易成负值,也就是说贸易逆差很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就是数据分析表明失业率和贸易逆差增长负相关的原因。
而实际上,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出口设限,使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认为被扩大了。这最终造成,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失去中国市场,而为日欧所占有。这种做法,最终也可能会导致美国的某些领域与日欧相比失去竞争力。
从根本上讲,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返回的必然是产品和资源,否则发展中国家拿什么还发达国家呢?而发达国家无论是输出还是输入环节,都比发展中国家多赚了很多钱。所以,任何发达国家,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总是腰包鼓鼓的,而发展中国家只不过拿自己的资源、环境污染和劳力赚了几个血汗钱。何罪之有?[em30]
巨额贸易顺差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我国发展。我国真正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还是要和发达国家一样,对外输出资本和技术,否则经济上被动和被剥削的局面难以改变。道理很简单,当工人永远维持在温饱线,当资本家才能赚钱。[em4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8 20:43:22
说的很好,然后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8 21:02:57
thks  

th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9 11:12:09
怎么办?
1.不好办。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循序渐进的。我们在经济上处于低端,原因很多,教育、科技、创新机制、公共政策都可以说是与此相关。因此,没有决心和毅力,没有系统性的转向,恐怕50年内难以达到。别忘记,现在所谓利用后发优势的国家如韩国等,都是在冷战时期利用其特殊的战略地位而发展得很顺利。那时候,没有人盯着他们经济发展,二是盯着战略部署。现在可不一样了,尤其是中国,战略和经济都是别人盯梢的热点。不容易啊。
2.也能办。一个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她要发展,没人能阻挡,她要落后,也没人能帮准。关键就是看从上到小,是否能够认识统一了。这通常对小国较容易,大国较困难。中华儿女有没有创造性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鼓励科技创新,敦促技术改进,不要盲目追随美国生活方式就行。反之,如果中产了,腐化了,觉得天下太平了,那可是实际上是中国被拉美化了。成了人家的经济二奶。需要时哄哄你,不需要是撂一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9 15:02:22
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平衡的基础,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其高科技产品,但却限制向中国出售,尽管中国有极大的市场。而且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美国等在华投资企业。

楼主的情绪有些激动啊~~中国自身的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不仅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政治改革。而既得利益者仍会继续奉行GDP主义。在国外眼中,未被视为市场经济。


中国到了该改变GDP主义的时候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47193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2 18:12:26
版主说的不错,看待事要从两面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