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40 0
2010-02-08
           转基因食品悄然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现在,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国内科学家的观点也存在分歧。不过,从国际到国内有一点是共同的,公众有权利了解转基因食品和进行选择。
    9月10日下午,中国青年报举办了“转基因食品与公众权利”圆桌论坛,邀集国内权威科学家、政府官员、消费者协会人士和环境保护组织成员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真相,积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去年以来,中国青年报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做了持续一年多的深入调查,见证了我国公众转基因知情权从被悬空到慢慢落地的过程。
    希望和公众一起,科学和理性地看待转基因食品,努力让新技术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不要对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转基因食品是否真的安全

    故事一:一位河南读者致本报编辑部,感谢相关报道让她知道,自己的生活也可能遇到转基因食品。说着说着,她竟哭起来。她说,随后检索到的一篇文章说,实验者曾把转基因玉米和传统玉米放在一起,结果,老鼠把传统玉米吃光了,转基因玉米一点没动!编辑安慰她,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她还是相当担心,自己无所谓,作为母亲,可不能不为孩子的健康考虑。
    故事二:“转基因食品不仅安全,甚至比普通食品更安全。”一位北京的中学生物老师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坚定地说。她认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来源于对转基因技术的无知。看过中学课本中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介绍,人们应该放心吃转基因食品。但现场一位知名环保人士却反对这位老师的看法。

    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吃吗

    李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我敢说,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因为,它们都要经过很多关才能摆上柜台。与普通食品相比,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所进行的检验都要更多。
    中国成立了转基因产品检查委员会,我也是该委员会的委员。在我们这里,转基因食品还没有3年以内就可以上市的。过了我们这一关,还要过农业部的关。
    钱迎倩(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原中科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局长):我支持转基因技术,并关注生物安全。国际科学家联合会理事会代表100多个科研单位发表的一个报告说,转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但同时也提出警告,这并不保证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过改造具备新的特色后,不会遇到危险。因此,今后还需要进行更有力的安全性测试。据我所知,在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长期影响问题上,科学家分歧很大。
    吴建繁(北京市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应该值得放心。一个转基因食品的推出,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六七年。跟一般的试验研究不同,它有一系列非常严格的程序。
    如果拿到了安全证书,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还要进行标识审批,否则就不能上市。在这方面,政府是负责任的,不会把一个有危害的东西推向市场,推向生态。

    转基因生物如何影响生态环境

    钱迎倩:1994年我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生物安全的文章。我觉得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理解还不深刻,所以,主要讨论转基因植物大规模商品化种植后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就此,国际上的学术争论很大。
    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有所破坏。例子很多。
    加拿大有一种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油菜。这种油菜才种植几年,当地就发现了无人种植的抗多种除草剂的油菜,有人称之为“超级杂草”,要杀死它们比较困难。这个事实说明,在转基因食品上,基因飘移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
    更为严重的,是墨西哥玉米问题。玉米起源于墨西哥。为了避免转基因污染影响整个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墨西哥政府曾经规定,不种转基因玉米。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转基因玉米到了墨西哥,数量还不少(有些是作为救济物资进入的)。玉米的基因污染在该国两个州之间的一些地区终于发生了。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基因污染的分子证据,此后,在该杂志上,科学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02年,墨西哥环境部门公布了一份报告,确认了基因污染的事实,其中,有些地区玉米的基因污染比例达到了35%。
    另外,有科学家在实验室用加转基因玉米花粉的一种杂草———马利筋的叶片来喂养大斑蝶幼虫,与传统食物喂养对照,发现大斑蝶死亡率增高,或者生长缓慢。其他的例子,就不多举了。
    李宁:记得小时候的农田里,鱼、青蛙、泥鳅都很多。今天还有吗?为什么没有了?因为农药的大量使用,实际上极大地破坏了生态,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我父亲是医生,每年都要抢救很多农药中毒的农民。
    今天我们要恢复生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什么办法?转基因不是最好的替代吗?我们知道,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使近百万农民获益。因为,没有转基因的抗虫棉,要打五六次农药;而现在,打一两次就够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80%。另外,高效率还降低了转基因农作物的价格。这是今天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可能发明一项技术,只有好处没有害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钱迎倩:有报道说,“转基因鱼”很快就会端上百姓的餐桌。今天,农业部门的官员证实,转基因鱼的商品化生产到现在还没被批准,因为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转基因鱼即使被封闭在小池塘里,一旦遇到洪水冲击,转基因鱼流失,也有可能污染其他的鱼。所以,国际国内对此都非常慎重。
    我本人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以看做人造的外来物种,进入自然以后,就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应该注意,转基因植物的种植,才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效应,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有的要到40年以后才能发现。那时候,再想消灭它,几乎不可能。
    比如,水葫芦对上海的生态就影响很大。水葫芦是上个世纪初引进的,上个世纪末大家才认识到它的危害。有专门研究水葫芦的教授告诉我,中国每年打捞水葫芦花费最少1亿元,甚至多达5亿元。现在,水葫芦已经让有关城市和部门非常挠头。
    李宁:如钱先生提到的,转基因鱼万一通过洪水蔓延到其他江河,转基因昆虫释放到野外后可能流失,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问题永远会存在。关键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我要强调,科学家和其他人都很难看到对转基因生物的长期评估。而且,对其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的划分,也不一定很清楚。因为科学是不断前进的,也是不断认识的过程——以前认为无害的地方,未来可能发现是有害的。也许我们现在认为有害的地方,未来看不一定是害处。媒体报道了很多转基因事件,但和我们每年做的转基因动植物的安全试验相比,极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