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891 4
2019-05-26
新华社昨天(25日)就中美贸易课题发表述评,指责美国的错误行径正将许多企业置于两难尴尬境地,并称美国恣意侵犯别国经济主权。

述评指出,美国ZF不仅发动了对华贸易战,而且正在深度和广度上剧烈升级,并出现了超出贸易争端范畴的趋势,这给世界前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成为威胁全球利益与人类福祉的一大祸根。

文章称,身为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主要创立者的美国,如今成了破坏国际经济秩序、损害多边贸易体制、扰乱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一个主要因素。
述评也提到,在谈判桌上,美国ZF向中国提出了多项蛮横要求,其中包括限制国企经营发展等,表明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背后,是试图侵犯中国经济主权,逼迫中国损害自身核心利益。

全文如下:

美国ZF不仅发动了对华贸易战,而且正在深度和广度上剧烈升级,并出现了超出贸易争端范畴的趋势,这给世界前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成为威胁全球利益与人类福祉的一大祸根。

美国ZF的对华经济关系思维和贸易霸凌行径,至少已经产生或正在产生五大世界性危害,影响着国际社会关于全球治理与发展走向的认知与理解。

重挫世界经济增长

贸易增长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然而,第一大经济体对第二大经济体发动贸易战和科技封锁,让原本处于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面临着重陷衰退的危机。

据联合国最新预测,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比年初预测值下调0.3个百分点。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估值下调了0.3个百分点。

世界贸易组织(WTO)此前已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下调至2.6%。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已处于201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警告称,如果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维持三四个月,那么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约50个基点至2.7%。

世界各国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合作,构成了高效运转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美国实际上是对链条上的所有企业加税,会迫使企业家减少投资,致使经济增长动力被削弱。

据日本研究机构大和总研分析,日本企业将因中美经贸摩擦直接损失约5亿美元(6.88亿新元)。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说,中美经贸摩擦将直接导致货物流通减少,损害欧洲和法国的就业机会。

由于世界经济环境恶化,一些国家将不得不放宽货币政策,刺激本国经济增长。而这会助长全球债务累积,提高中期金融风险,阻碍世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严重破坏国际经济秩序

美国是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创立者。但是,如今它却成了破坏国际经济秩序、损害多边贸易体制、扰乱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战以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确立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遵守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各国开放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

然而,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煽动了经济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在全球蔓延,对国际经济秩序构成了颠覆性威胁。一旦国际经济秩序的根基被彻底破坏,将造成全球经济活动陷入动荡混乱,损害世界各国长远发展利益。

绕开WTO(世贸)争端解决机制、根据国内法挑起经贸摩擦,未经WTO授权、违规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这显示了美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无视,以及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的妄为,使得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空前险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诩“完全市场经济”的美国,还公然动用国家权力、裹挟科技优势,以所谓“国家安全”名义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实施科技禁运。这更是对市场经济原则和商业文明秩序的肆意践踏。

美国的行径已经让其他国家的一些科技企业感受到了寒流袭面的忧惧,对世界科技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害。

制造全球经济新失衡

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直接借口是“贸易失衡”。事实上,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消费太多、储蓄不足等结构性问题造成的。

如果美国不着眼于自身解决自身问题,反而对中国等其他国家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本身就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之一,其当前做法不仅无助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反而会制造新的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

美国的错误行径正将许多企业置于两难尴尬境地,特别是许多在华外企,如果继续留在中国,可能面临贸易战导致的成本上升,而选择离开则可能会长久失去中国市场,况且一些潜在转移国家虽然劳动力等成本更低,但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和产业链的完备性远远不如中国。

据欧盟商会的问卷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家认为中美经贸摩擦是其最大担忧,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做出商业决策的难度增加,对业务增长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一大根源是全球产业分工还不够合理所致。

处在价值链下游的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从事的制造加工等环节由于进入壁垒较低,造成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

而处在价值链高端的一些发达经济体,利用技术垄断优势和全球定价权,攫取过多的利益,并阻碍发展中经济体转型升级的进程。

美国对华贸易战以及部分科技禁运的直接影响和衍生影响,正在造成新的扭曲并产生新的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

“破坏性ZF变量”

根据政治经济学常识,一国ZF应当是处理不稳定因素的主体,而不应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遵守规则、重视承诺使得不同个人、群体和国家可以形成广泛的合作,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特征。

鉴于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和在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美国本应该对世界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然而,美国却不顾各国公认、普遍遵循的国际交往准则,采取了一系列失信行动,使得自身成为严重的“破坏性变量”。

美国ZF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的特征,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暴露无遗,其制造传播的种种不确定性,严重扰乱了全球市场主体的预期和行为。

此前,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中导条约等国际条约,“美国优先”导致的一系列破坏性行为,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态势构成了严重冲击。

很显然,美国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高度警惕的“黑天鹅”和严加防范的“灰犀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5-26 11:39:50
恣意侵犯别国经济主权

在谈判桌上,美国ZF向中国提出了多项蛮横要求,其中包括限制国企经营发展等。显然,这超出了贸易谈判的领域和范畴,触及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表明,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背后,是试图侵犯中国经济主权,逼迫中国损害自身核心利益。

1974年联合国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已经明确指出“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能够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例如,二战后,美国牵头建立的国际贸易体系,鼓励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技术转让以形成“技术外溢”效应,以适应自身经济社会变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低成本优势,与自己的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优势形成强大互补。

而中国ZF鼓励外商投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合作的条件由投资各方遵循公平原则平等协商确定。

由此可见,关于技术转让,中国ZF并不存在强制性的制度和系统性行为,而是合理规范、符合市场经济的做法。

但是,美国却给中国扣上了“强制技术转让”的帽子,强迫中国改变相关发展路径。

其他国家也深受其害。美国ZF频繁使用“长臂管辖权”,动辄要求其他国家的实体或个人必须服从其国内法,不然将受到被列入“实体清单”等处罚。

统计数据显示,仅仅截至去年8月,全球范围内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的主体数量达到1013家。

这实际上就是美国侵犯他国经济主权的部分证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6 11:40:22
来源:新华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6 12:00:38
郭树清:美从对华贸易获极大好处 像从一头牛身上剥多张皮

相当于从一头牛身上剥下来很多张皮

他用六方面的数据和事实证明,美国实际上从对华贸易逆差中获得极大好处,“美国从中美经贸往来中得到的好处,相当于从一头牛身上剥下来很多张皮”。

首先,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将近6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相当部分是美资企业,销售这些产品最终形成美国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美资企业全球海外销售总额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中美贸易不平衡中61%来自加工贸易,在实际价值分配中,中国真正得到的增加值很少。

其次是美国消费者通过中美贸易获取巨大的“消费者剩余”。据统计,美国市场零售商品中四分之一左右从中国进口,例如,沃尔玛售卖的产品中26%直接来自中国。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源源不断输入美国,降低了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提升了福利水平。

三是美国输往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中国发挥价格支撑的领域。例如,粮食、能源、飞机、芯片等大宗商品,如果没有中国的大量采购,其价格决不是今天的水平。

四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高消费,低通胀”奇迹,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超过欧美日总和的中国,增加了全球消费品供给。

五是美国获得廉价资本回流。中国贸易顺差积累的资本,以购买美国国债的资产方式支撑着美国的消费和投资。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有7.3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一半以上以美元形态存在,使得美国市场资金成本极低,为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六是美国长期占有中国巨额储蓄资源。中国人民勤劳节俭,即使在月薪十几美元和几十美元的时候,也会省出一点钱存款。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对中国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意味着美国同等规模的体系,美国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占比很高,存款创造效应低。美国的广义货币和现金增长缓慢,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鲜明的对照,足以解释美国经济金融的新秘密:美国甚至连印制和发行美元的费用也节省了很多。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6 12:03:21
驳斥

指责“中国偷窃美国技术”是现代强权逻辑

美国根本没有兑现自己承诺的意愿

美国方面一直指责中国偷窃美国技术,郭树清也用事实予以驳斥。

他说:“中国40年前开始引进外资,境外投资者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实际使用外资约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投资800亿美元。目前形成的资产1500亿美元。这些建立在企业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没有一个项目合同是中国ZF强制外方签订的,现在美国突然指责中国的法律是‘强制获取外商知识产权’,甚至使用‘偷窃’这样的字眼,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

郭树清指出,以市场换技术,或者以技术换市场,本来是西方国家发明的,基于公平原则的交易是市场认可的。欧美国家一直标榜自由贸易,声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现在看来美国根本没有兑现自己承诺的意愿。

他认为,美国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中国的指责完全没有依据。如今的中国已是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仅仅在几年前美国ZF、机构和政要都公开肯定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巨大进步。这一切难道一夜间就改变了吗?”郭树清如此质疑。

“历史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靠制裁和封锁不仅不能阻止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反而会激发其自主研发的决心,加快其技术进步的速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受到各方封锁和禁运,在一穷二白非常困难的环境下,依然制造出‘两弹一星’,中国逐步跻身世界科技大国行列。”郭树清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经济

中国经济成分已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近年来,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果,郭树清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郭树清指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已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持续下降。加上ZF经济活动,国有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不足40%,国有企业中很多也在境内外上市,实际上是股份制企业,百分之百的纯国有企业已经极少。大型国有企业中,也有大量子公司控制权已让渡给民营企业,即使是中央国有企业,相互之间也处于竞争之中。20多年前军工企业改革时,每个行业都分成两家以上的公司。

当前,民营和外资几乎可以进入所有行业、所有领域,没有任何限制和壁垒。中国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各项政策的落地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因时因地制宜,没有搞一刀切。发布这种指导性政策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如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欧盟的“工业复兴战略”等。

金融业也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我国金融机构有国有控股也有民营化外资控股,上市机构和农信社还有自然人参股。目前我国4588家银行业机构中民营机构控股的超过3000家,170家中资保险公司多数为民营控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数是民营为主。即便是五大银行,社会股权占比平均达到30%,有的甚至超过40%。特别需要指出中国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现在只有37%,与英美等国家前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的占比很接近。

如今所有金融科技公司都与大中型银行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其他银行也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与科技公司在资金筹集、账户开立、支付结算、普惠金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效果十分显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