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观点,我认为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参考,并和各省、各行业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就像15楼说的,有限相信。理由如下:
首先,各项指标的统计,仅仅是通过部分重要的行业、产品价格等建立的模型,比例是否准确,模型是否完善,以及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反应所有方面的问题,必然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统计局发布的只能作为名义指标进行参考,和真实指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各项指标在统计的过程中,通过乡镇省等各级政府,是否能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完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所消费的产品构成不同,必然导致每个人对于某些数据的感觉存在偏差。例如生活必需品价格提高较快,而我们不太敏感的钢铁、电力等行业产品价格下降(仅仅是举例,并不代表现实情况),那么我们当然会感觉到通货膨胀严重,但就社会整体而言,也许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一样。
第四,指标搜集后需要进行精确的汇总、分析,分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
最后是目前中国的国情,例如09年GDP增长8.7%,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及奢侈品行业所贡献的,这到底是过热?还是发烧?同时并不排除各省市乃至国家出于政治目的而造成数据不准的行为。
希望这些浅见能对各位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斧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