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和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分别比作两条河流,那么这会是很不一样的两条河。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数百年。在西方国家这样的河流中,因为水流的长期冲刷,河中阻碍水流的石头基本上都被冲走了。要分析这样的河流,仅用描述水流规律的流体动力学就够了。
      而在中国这条河流中,因为水流动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河中还留着不少石头。水冲在这些石头上,就形成了许多浪花和漩涡。这样,仅凭流体动力学就不足以深入彻底地研究这条河流——如果看不到河中的石头怎样阻碍了水流,就无法理解河水为什么会如此不平静。要真正弄懂中国这条河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必须把流体动力学的知识和水中石头分布的信息结合起来。所以这份讲义的任务可以说成是,把可比做“流体动力学”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可比做“石头”的市场经济运行约束条件结合起来,讲出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背后的逻辑。
      但要注意,这份讲义讲的不是“中国宏观经济学”,而是“中国视角的宏观经济学”。就像水在哪里都是水,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哪里都一样。这份讲义用的是宏观经济学中那些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而不是另起炉灶,搞出一套与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不一样的分析框架来。但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之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所产生出来的现象可能会很不一样。所以在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时,不能将得自西方国家的结论生搬硬套到中国来,而必须要结合中国的现实约束条件,推演出市场在这些约束条件下的运行特性。
      当然,当前的主流宏观经济学范式(新-新古典综合的框架)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实问题。从实践的需求出发,这份讲义也简单介绍了非正统宏观经济学分析模型。但在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也坚持了用普适的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面临的特别约束条件来分析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份讲义是用一般的宏观经济学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