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yanli 发表于 2010-5-28 15:17 关于学术创新与学术探讨缺乏的深层次分析与思考。 1、论坛上能够讨论真正的学术创新的观点吗? 不能。经过我亲身实践,诚是。可是,除了论坛,在哪里又能够真正讨论清楚评论透彻学术问题呢?是学术刊物上发表,还是学术会议上的交流?在科研评价体系不改变的前提下,必是普天之下,能够真正讨论清楚学术问题的场地,必是不得其所。比如,本人在论坛混迹多年,苦心孤诣,尝试各种方式,探索吸引本专业者参与讨论的各种方法,但皆未有几人真正有意愿或有兴趣或有能力来深入予以探讨相关问题,即使探讨停留的层面也极其浅薄,浮于其表尚不如。探讨学问,何其难也。最深奥最本质层面的学问,只有留待自己与自己探讨吧。 2、真正的学术创新观点往往会受歧视。 对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本人提出“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将能在许多重要方面发挥创新或替换作用,比如对所有的工资类型、股权激励、岗位管理,以及建立全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且指出,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相比,现行的应用于国企民企的各种传统的薪酬管理和股权激励方法无论是在管理的思想、研究的思路,还是在具体的机制的设计方法及其实施效果上皆不可及,等等,立论不可谓不新颖,出语不可谓不惊人,也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较有针对性地罗列了不少研究成果和观点,但是却乏人相讨,有的也只是根本未做了解更不谈深入研究即匆匆而做的批判之语、否定之论、贬抑之词。与聂兄的帖子能引起大家的兴趣相比,更是远远不及。可见当前学者根本无探讨兴趣,学术已经被完全功利化了,大家以追求学术论文发表在何刊物上、研究能被何级别项目支持为热衷,而对学术创新和学术观点本身的探讨则根本几乎是无人问津的,即使有的也只是匆匆囫囵几秒便下的轻率但却语气肯定的“结论”。 3、为什么现在搞科研的人不以追求学术创新为研究旨趣,而是大家都发相同的声音? 本人认为,当前科研评价与科研管理体制存在表面化和利益化的实质,而这种体制的实质也带给科研参与者们以追求一种表面化和利益化目标来做科研的虚浮心理。集中表现在:1、在对科研成果质量的评价上。“创新”在大家的观念里根本是无须之论、虚妄之词,科研的追求不在研究成果的内容本身,而在研究成果是否能符合权威学者和主流的观点、能以何级别为载体,及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价值上;2、在对学者科研能力的评价上。在比较不同学者的研究能力时,也是以某某在何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多少,获得何级别的项目支持多少,获得何级别的科研奖励多少为评价标准,而往往忽略或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研究内容上有何各自独创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在他们的学科居于何种地位,有何突破或创新。3、学术派系严重,学者也是人,学术评价不公是基本事实。这一点,也严重压制了学术创新观点和有学术创新思想的学人的产生。4、学术创新需要有很强创造性思维的人且经过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才有可能达到,不是一般人都能尝试的,另外论证创新与否还要对现有的研究进行大量的比对,这个难度也是异常艰巨的。因此,考虑期望理论及从成本收益上分析,多数人也不会加以选择。5、真正经过艰苦的创新劳动形成的劳动成果往往较有价值,有的人可能会出于版权保护方面的考虑,在公开发表时只选择指导思想、主体框架、实施方向等粗线条内容,而保留起实质作用的最主要的核心和关键的技术细节部分,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对其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差别也不能给出详细的比较说明,这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别人对其创新价值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