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952 35
2010-02-18
我一般不买畅销书,我一般也不在机场书店买书,读过《金融的逻辑》后,我才明白自己不该怀着侥幸心理又犯这两个错误。       陈教授也许接触经济学太晚,又受到理论化的经济模型和美国经济强大的震撼太大,整本书对美国的经济模式进行了无耻地和毫无立场地吹捧,而贯穿全书的唯一理论基础,不过一个NPV(净现值)概念。
       本书就是讲,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可以在不超过NPV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借贷。就这么点破事儿,加上“逻辑”这个大帽子,写了260多页,代表接近崩溃的美国和失去信誉的美元忽悠中国来百姓来了,靠!
       不要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高深,我以为全是垃圾,原因如下:
       1、NPV是一个争议极大的模型,因为该模型所有的参数全部是“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按预计未来利率折现,所以说可以理解为一个算命模型;
       2、作为个人,年轻的时候多处于低层岗位在工作中发挥的能量很小,因而获得的收入较低是合理的,陈教授却从消费入手,认为应该将未来的钱均衡到年轻的时候来消费。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年轻时消费更多,就能带来更大产出。反而是较低的消费能力激励人努力工作。如果把消费作为成本,生产力作为收益,年轻时通过借贷多消费就是将未来几年的成本预算先花掉,然后期待未来按照“估计”的现金流和“估计”的利率情形发展下去;
       3、作为企业,如果按照NPV用讲故事的方法融资借贷,必然累计不确定性,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金融危机。估值最shit方法就是比对法,如果作为比对标准的某企业高估了,会造成全行业高估。如果市场利率过低了,就造成整个经济体内所有资产的NPV的高估。陈教授的领域是资产定价和估值,到目前为止估值一直是动态而不标准的算命方法。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4、作为国家,高额的债务是否一定没有关系呢?老美确实很聪明。全世界帮他买单,可以不断发新债还旧债。不过这有一个前提,美元的信誉和美国经济的统治地位,当这两者动摇的时候,当国家GDP增长率某些年连续低于债务利率的时候,这个结构依然会崩溃。老美黄金储备世界第一,而且在08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1盎司都没有卖,为什么,这是老美的保命钱,将来美元一文不值的时候,靠这点黄金救命的。
       5、完全不了解中国经济实际,美国是私有经济,财富都在民间,发债很简单。中国大部分财富都是国有资产,或者说,在国家手里,老百姓很穷,私企很缺钱,去那里发债?搞个股市圈圈钱,新股发多了都要来漫漫熊市,民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钱。
      6、发债必然导致货币供应的增加,必然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不管你怎么逻辑,金融本身是个零和游戏,不能创造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0 20:37:34
耶鲁的金融水平很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 03:29:53
LZ的“学术”胆量实在大得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 11:37:55
鼓励批判,百家争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1 17:15:42
4# sunwin

客观地看,hanneke 网友的一些看法(评《金融的逻辑》)也不乏一个学生读书、思考后的些许价值,至于“驳”(《金融的逻辑》)什么什么,却还没有看到——我们的时代,当然允许质疑,讨论,甚至争鸣,只是,“提出疑问”,不予以“分析”,更缺乏“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思路(遑论“定论”),却又随时充满着“驳某某学术名人”的伟大力量,这却令我无语了。。。
尤其,hanneke 网友似乎是个心仪人大金融专业硕士的读书机会,却又时刻抓住一些机会,拼尽全力诋毁人大经济学教育的“有心人士”;因此,很难不对此人(语言及行为乖张,价值观错位,离谱)加以特别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3 23:09:26
sme geng  sm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