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泽平宏观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闫凯
No.6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国,成都人口经济集聚度高,周边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空间大
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吸聚周边资源阶段,人口经济集聚度高。成都都市圈以素有“天府之国”称号的成都平原为主体,包括四川省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全域及雅安市辖区,面积3.2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2600万,GDP为2万亿元。成都平原四周群山环抱,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古蜀国的遗迹、唐诗宋词的华章、舌尖上的美食以及当地人悠闲宁静的生活共同见证了这里一脉相承的繁华与闲适,民谚有云“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成都吸聚周边人口显著,2018年常住人口达1633万人,占都市圈5市总人口的61%;2015-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0.7万人,与同期整个都市圈人口增量几乎相等。周边城市仅德阳人口年均微弱增长1.1万人,眉山、资阳、雅安分别年均净减少0.6、0.2、0.2万人。成都2018年GDP达1.5万亿元,在二线城市中仅次于重庆、天津、苏州,占成都都市圈5市GDP的75%;A+H股上市公司数、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在中西部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第2,分别占到都市圈5市总量的94%、93%,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度远大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都市圈。产业布局方面,成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聚集区,产业门类齐全;而德阳、资阳、眉山、雅安分别是上述一类或几类产业聚集区,城市间产业协同互补性不如发达都市圈。
成都周边4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空间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根据2013年四川发布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的范围包含成都、德阳、资阳、眉山4市。2014年四川发布的《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成都城市群的概念,范围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全域以及乐山部分区县,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范围较大,无法与都市圈概念等同,规划落地难度较大。2016年初成都ZF工作报告提出成都大都市区概念,范围包括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全域及雅安市辖区,范围内地区未来具备与成都同城化发展的可能,是成都都市圈的合理范围。成都正在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带动能力。2018年成都城镇化率为73%,远低于一线城市和南京、武汉等同级别二线城市的80%以上;德阳、眉山、资阳、雅安均在42%-52%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59.6%,都市圈人口城镇化潜力较大。随着成都产业进一步高端化,一般制造业将外溢,成都将由吸聚周边资源转为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周边城市有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
成都与周边城市高铁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未来有望形成城际环线。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成都放射状铁路网四通八达,在运营线路有成渝、成昆、宝成、达成、遂成等铁路干线,成渝高铁、西成高铁等高铁干线,以及成绵乐城际、成蒲铁路等城际铁路;此外还有成贵高铁、成兰铁路等在建。目前,成都与周边城市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快速铁路,可实现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根据《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成都周边的眉山、资阳、德阳、都江堰等地区将由城际铁路串联成环线。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成都地铁2018年底运营里程236公里,预计2020年将达500公里,未来可能延伸至资阳。与东部发达都市圈相比,成都都市圈周边城市的发育程度和交通连通性仍有待提升。
No.7 杭州都市圈:民营经济天堂,互联网经济高地,西进扩大腹地
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四市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经济领先,新成员衢州、黄山有望承接相关产业。杭州都市圈包含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黄山6市,面积5.3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621万,GDP2.9万亿元。在长三角地区近年人口增长缓慢的背景下,杭州都市圈人口再集聚明显,2010-2015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仅10.6万人,2015-2018年年均增长升至39.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由中心城市杭州贡献。2018年杭州GDP达1.35万亿元,相当于绍嘉湖三市总和,是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天堂。2018年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8175亿元,占GDP的61%;浙江全省的民营经济占比为65.5%,其中绍兴更是高达95%以上。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占GDP的24.8%,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口碑网、菜鸟网络等企业是典型代表,盒马鲜生、网易严选、未来鲸选等新零售新业态蓬勃发展。
杭嘉湖绍四市产业协同程度高,嘉兴的海宁、桐乡,湖州的德清、安吉,绍兴的柯桥、诸暨等县市均与杭州产业密切融合。毗邻杭州下沙经开区的海宁高新区有70%的企业是由杭州迁入,包括娃哈哈、西子重工等知名杭企;德清有约四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30%以上的高端人才、6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来自杭州,引进杭企中规上企业超200家。受益于杭州电子商务中心的地位以及2015年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湖州、嘉兴、绍兴等地传统外贸产业利用“互联网+”拓展新空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均居浙江前列。而都市圈新成员衢州、黄山2018年GDP分别仅为1471、678亿元,比杭嘉湖绍四市中最小的湖州也相去甚远。衢州、黄山与杭州已有一定的产业要素互动,预计融入都市圈后产业转移承接和项目对接将大大加强。黄山将以各经开区为主体平台,有条件承接杭州的化纤、纺织传统行业转移,并主动对接杭州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
杭州都市圈东面发展空间不足,西进扩大经济腹地。杭州都市圈于2007年启动建设,最初包含杭州、嘉兴、湖州、绍兴4市;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杭州都市圈位列“五圈”之一。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后,杭州都市圈不再独享嘉兴与湖州,东面发展空间受到一定挤压,南面的金华又自成金义都市圈。事实上,嘉兴的嘉善和平湖等近沪区域一直以来都和上海关系更为密切;杭州市区东距上海也仅165公里,不具备南京远离上海的区位优势。面对上海大都市圈的挤压和南京都市圈的竞争,杭州都市圈选择西进。2018年杭州都市圈在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扩容,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正式加入。衢州、黄山市区距离杭州市区均在180-200公里之间,超过了可与杭州同城化发展的范围。杭州都市圈此番扩容意在填补自身经济腹地不足的短板,打通长三角金南翼西进通道,利用都市圈西南方向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将其建设成杭州都市圈的产业转移承接、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根据这一思路,安徽的宣城、江西的上饶和景德镇亦是杭州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和候选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
杭嘉湖绍四市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和“1小时交通圈”,高铁将助力衢州、黄山融入都市圈。在都市圈扩容之前,杭嘉湖绍四市已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班线”的目标。高铁方面,杭州市区与嘉、湖、绍三市市区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德清、桐乡等地到达杭州市区的时间仅为15分钟,通勤高铁“西施号”在杭州东站与诸暨之间的运行时间约为25分钟。2018年底开通的杭黄高铁串联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将杭州到黄山的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1.5小时;另一条连接黄山和杭州的杭临黄(杭州-临安-黄山)高铁尚在规划中,预计开通后两地高铁出行仅需30-35分钟。衢州至杭州高铁将于2022年建成,届时从衢州40分钟可达杭州西站,90分钟可达上海。城际轨道方面,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将争取在2019年试运行,杭州至海宁、绍兴、富阳城际铁路计划2020年建成,串联杭州东站、萧山机场、杭州西站的杭州机场轨道快线预计2022年完工;此外,杭州至德清、安吉、诸暨、湖州、嘉兴等地城际轨道尚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