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71 1
2010-02-21
2010年02月21日 08:30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相关报道:沪设注册心理陪护师引争议 "三陪女"或成"陪聊女"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16日发布消息,注册心理陪护师正式获批。此举被指易导致变相色情。
  一直以来,我们的心理问题被物质的贫乏所掩盖。随着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陪护师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种社会的需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何克曾说过,心理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国的一次权威调查也显示,80%的人在一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人的心理状况就是在健康——不健康——病态的范围内波动的。”可以说,大多数人都需要心理陪护和心理治疗,尤其对产前的孕妇、空巢的老人、将要入学的儿童、病重人士等这些特殊群体,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其作用更不容小视。
  在国外,“情感陪护”早已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事物,而且从业人员素质很高,大多由高校教师、心理专家、电台主持人等兼职,保证了他们服务的质量及职业的高尚。而我们一提起“陪聊”就有人想到色情,其实是某种阴暗心理在作怪。如鲁迅先生所言,“一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短袖子离白胳膊自然不远,但想到私生子未免想象力过于丰富,如果因此就禁穿短袖衫岂不荒唐。
  诚然,有一些人打着“陪聊”的幌子进行色情服务,但这并不是“陪聊”的错。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发廊存在性交易就禁止人们理发,也不能因为有人打着“陪聊”的名义卖淫就认为陪聊就是变相色情。只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心理陪护私密性相对较强,如何有效监管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不要只管收钱发证,同时行业内部严格自律,就不会出现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的问题。 (河北 刘昌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3 20:18:18
呵呵,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