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9-6-29 20:22:41
zsl0815 发表于 2019-6-24 17:45
你废话连篇,啥都没讲清楚。

80年代初期以前是【公社大队】的生产方式;
那末,你倒是说说,现在中国的农村是[公社大队]的生产方式,还是[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方式?你以为现在中国农村生产的粮食可以让全体中国人吃饱肚子了吗?当今的中国早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的实际粮食自给率已经降低至接近80%,除了粮食以外,中国目前还大量地从其他国家进口肉类、奶类、水产类、水果等食品。没有这样大量地进口粮食和其他食物,你以为你现在能吃饱肚子吗?
[联产承包]能够让中国人吃饱肚子?笑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29 21:00:15
中国农业最大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太少了。全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有5.5亩,而中国人平均只有1亩多一点。而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国的耕地中的三分之一还要用来种棉花和桑麻,用来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

建国初,中国的耕地只有14亿亩。
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央就下令进入新疆地区的数十万解放军指战员,还有原驻新疆的国民党起义部队,开荒种地,屯垦戍边。紧接着,黑龙江的北大荒、内蒙、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也组建了规模庞大的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那时候,分布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国营农埸、国营林埸,都是在开荒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在上海,就是进军崇明岛,在岛上建立了一系列国营农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以千万计的城市知识青年,进入黑龙江北大荒、新疆、内蒙、云南、江西等地,加入了垦荒大军,为新中国的垦荒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各地农民广泛开荒造地、平整土地、改造盐碱地、沙荒地等。例如,著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大队沙石峪,就是用“百里千担一亩田”的精神,硬是在青石板上垫土造田。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的耕地总面积达到最高峰,达到了21亿亩。

改革开放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全国大建开发区,2000年以后的全国性房地产热、许多地方ZF的造城运动、交通建设,等等,圈占了大量的耕地,加上一部分耕地被重度污染。中国的耕地面积目前大约是18亿多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发生了“穿衣革命”,化纤纺织品全面代替了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品,我国原来用于种棉花和桑麻的三分之一耕地,绝大部分可以腾出来用于种粮食。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曾一度使我国长期粮食紧缺的局面得到了暂时的缓和。于是,那些屁哄哄的所谓经济专家们就把这一功劳归在了小岗村的“大包干”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29 21:57:47
楼主说的实际是计划经济的问题,计划经济在特定的条件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可以保证社会成员的最基本消费;二是在落后的经济政治混乱的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可迅速恢复经济秩序;三是在非常时期如战争状态可以集中国家的主要力量完成重大的战略任务; 四是计划经济是落后国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可行的捷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计划经济好或不好,也是有条件的,即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在某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其积极作用大于其消极作用。但一旦生产力发展了,计划经济的存在基础就不存在了,还一味实行计划经济,其消极作用会大于其积极作用。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笼统地说计划经济好或不好,都是不科学的。当然即使是可以实行计划经济时候,不同的国家也是有所不同,采用一种特定的模式也是不科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30 18:42:09
效率很高,发展很快啊。——这个结论怎么来的?自嗨吗?

果真如此的话,还有必要改革开放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30 18:48:04
有人自我感觉良好啊,是不是只会跟战乱的民国比啊?知不知道跟同时代的周边国家或地区比的结果什么?
附件列表
中日韩台人均GDP对比.jpg

原图尺寸 77.57 KB

中日韩台人均GDP对比.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30 20:28:29
这种奇葩现象是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结果?

农村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研究4 负工分.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30 21:59:05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6-29 20:22
那末,你倒是说说,现在中国的农村是[公社大队]的生产方式,还是[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方式?你以为现在中 ...
哦,那你给大家伙讲解一下。
建国后近30年的和平时期发展,咱们要人有人,要地有地,领导咋说下面人就咋干,为啥连个肚子都填不饱呢?

你还真以为,咱们当下进口粮食的原因,就是因为咱们生产力技术低下,没办法自给自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6-30 22:08:01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6-29 20:22
那末,你倒是说说,现在中国的农村是[公社大队]的生产方式,还是[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方式?你以为现在中 ...
另外,也请这位抱书棉的老先生再给大家伙讲解一下。

你说咱们当下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那为啥咱们当下还要出口粮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08:18:55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6-29 20:22
那末,你倒是说说,现在中国的农村是[公社大队]的生产方式,还是[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方式?你以为现在中 ...
这是很重要的现实。但是许多人却忽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08:25:11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6-30 09:48
中国农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遭遇的自然灾害多。加上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每年不是这儿遭灾,就是那儿遭灾 ...
农村的基本建设,在当时的生产成果是难以反映出来的,但却是功在千秋的伟业。生产队时期对我国农村的长远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08:27:50
慧花朵朵 发表于 2019-6-29 21:57
楼主说的实际是计划经济的问题,计划经济在特定的条件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 ...
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的存在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08:29:18
边走边唱0512 发表于 2019-6-30 20:28
这种奇葩现象是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结果?
本人也是经历过生产队发展过程的,对于“负工分”之说,倒是第一次听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08:31:49
1993110 发表于 2019-6-25 09:20
进口的化肥,国内自产的化肥,这是包产到户之后,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或者主要原因。

其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08:47:55
边走边唱0512 发表于 2019-6-30 18:48
有人自我感觉良好啊,是不是只会跟战乱的民国比啊?知不知道跟同时代的周边国家或地区比的结果什么?
不要用GDP说事。GDP不能说明一切。中国农民在毛泽东时代修建的8万多个水库,就没有计算到当时的GDP中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0:05:41
边走边唱0512 发表于 2019-6-30 20:28
这种奇葩现象是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结果?
这种“负工分”的奇芭说法纯粹是造谣。
首先,请说出这种“负工分”出现在什么地方?以便向该地群众查证。
其次,写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是否在这种“负工分”的地方亲身生活、劳动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0:42:44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1 08:47
不要用GDP说事。GDP不能说明一切。中国农民在毛泽东时代修建的8万多个水库,就没有计算到当时的GDP中去。 ...
你怎么知道水库没有统计进GDP?你是国家统计局的?什么能说明一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0:44:56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1 10:05
这种“负工分”的奇芭说法纯粹是造谣。
首先,请说出这种“负工分”出现在什么地方?以便向该地群众查证 ...
这种负工分的道理讲的够清楚了,想查证不难,下面有该资料的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0:46:15
zjm0328 发表于 2019-7-1 08:29
本人也是经历过生产队发展过程的,对于“负工分”之说,倒是第一次听说!
本人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从道理来说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1:16:46
zsl0815 发表于 2019-6-30 21:59
哦,那你给大家伙讲解一下。
建国后近30年的和平时期发展,咱们要人有人,要地有地,领导咋说下面人就咋 ...
你大概是被人严重洗脑了,竟把建国近30年连肚子都填不饱这种谎言当成事情来说。
首先,你先说说你自己,或者你的家人,在建国前30年是否经历过连肚子也填不饱的日子?
如果在建国前30年,你家是城镇居民,那就说说,你或你的父母那时候是干什么工作的?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是多少?那时候,全国城镇居民的粮食定量标准都是一样的,绝大部分城镇居民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标准是绰绰有余的,只有特殊情况的少数家庭粮食定量不够,主要是那些家里年青小伙子比较多,饭量大,而所从事的工种的粮食定量标准比较低(如教师之类),只要在亲戚、邻里之间稍作调剂,问题就能解决,不存在哪个城镇居民填不饱肚子的问题。
如果在建国前30年,你家是农村居民。那只要你说出,你家在什么省、什么地区?你家几口人、几个劳力、每年挣多少工分?你们那儿每10个工分的工分值是多少?我就能估算出:(1)你家每个劳力每年平均的出勤天数大约是多少天?你家是属于那种比较勤劳的农民,还是属于那种比较懒惰的农民?(2)你家那时候的大致生活水平如何?在你们所在的那个省、那个地区,大致属于较贫困,还是较富裕的生活水平?
至于农村居民的肚子填不填得饱的问题。当时的国家有规定:农村生产队每年生产的粮食,如果因为收成不好,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人均标准,不但可以免交一切农业税,而且政府还发放救济粮,补足最低人均标准。每年秋后粮食分配,国家规定,70%按人头平均分配,30%按各家所挣的工分分配,这就保证了那些孩子老人多、劳动力少的家庭也能分到足够的粮食。加上各家自留地所产粮食(越是贫困地区,人均自留地面积越大),没有听说过那个地方的农民填不饱肚子(至于那时的农民生活不富裕,比不上现在的富裕程度,倒是真的)。

我当年当插队知青的那个生产队,队里有一位青年社员是个盲人。队长安排他长年在副业队的编织组劳动。这位盲人社员一辈子除了“剖篾”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劳动技能,更不能下地种庄稼了。他的每天工作就是将其他社员从山上割回来的野生竹子剖成篾条,供另一些社员编背篓或竹笠所用。但这位盲人剖篾又快又好,不输于任何一位眼睛好的人,生产队也给他记较高的工分。他每天在副业队编织组里一边劳动,一边与组里的其他社员说说笑笑,颇不寂寞。由于他一年360天天天出勤,风雨无阻,一年下来,他所挣的工分比任何一位健康的社员挣得还要多(其他在大田里劳动的社员,一到下雨天就没法出工了,只能呆在家里),秋后从生产队分到的钱和粮食最多,自己的粮食吃不完,还能调剂给他的兄弟家。我后来离开了那个村子。八十年代集体经济解散后,我就不知道这个盲人农民以后的生活境况了。

我的老家在杭州,我有一位亲戚在杭州近郊农村。在那个年代,他家所在的生产大队由于社队企业办得好,成为出了名的富队。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家所在的生产大队每10个工分的工分值达到了2.60元(如果不是上级反复强调不能再高,可能还会更高些),在他们那个大队,一个壮劳力平均每月的收入,比当时杭州城里一个局长的工资还要高。至于实际生活水平,更是远高于一个局长(因为农村居民很多生活消费是不需要花钱的)。
所以,说那个时候填不饱肚子的人,如果你是农民,也请你摆一摆,你那个时候挣多少工分?每10个工分的工分值是多少?
小岗村的村民那个时候确实是经常跑出去要饭,但我敢肯定,这些跑出去要饭的人,每年在生产队出勤的天数一定很少,几乎没有挣到多少工分。我也敢肯定,这帮懒鬼一定没有种好生产队的庄稼(很可能连自留地里的庄稼也没有种好),即使出勤的日子,他们也每天在地里糊弄日鬼,所以地里长不出好庄稼,所以他们就填不饱肚子,要出去讨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1:29:44
边走边唱0512 发表于 2019-7-1 10:42
你怎么知道水库没有统计进GDP?你是国家统计局的?什么能说明一切?
那时候我国还没有使用国际统一的GDP统计指标,使用的是“工农业总产值”指标。我当知青的时候,本生产队和生产大队每年的“生产总值”报表是让我填报后送往公社统计员的,有没有包括修水库劳动创造的价值,我能不知道?那时候的农业总产值就只包括打了多少粮食的产值和搞了多少副业的产值。1985年以前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书架上就有,我本人也有统计师的职称,我能不如你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1:35:31
zsl0815 发表于 2019-6-30 22:08
另外,也请这位抱书棉的老先生再给大家伙讲解一下。

你说咱们当下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那为啥咱们当下 ...
在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为了调剂粮食的品种,也完全可以在进口大量粮食的同时出口一些其他品种的粮食。这是常识。知道“净进口”和“净出口”的概念吗?我国的当前世界上粮食净进口数量最大的国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1:41:08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1 11:29
那时候我国还没有使用国际统一的GDP统计指标,使用的是“工农业总产值”指标。我当知青的时候,本生产队和 ...
搞笑了吧?你统计师的职称就啥都知道?知道国民收入这个数字吗?查查最早1981年统计年鉴里有没有?
国民收入和GDP之间是什么关系?
那时候没有就代表以后不能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你都看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2:09:34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1 11:29
那时候我国还没有使用国际统一的GDP统计指标,使用的是“工农业总产值”指标。我当知青的时候,本生产队和 ...
这个数字你从来不看吧?

国民收入1981年鉴.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2:10:25
zsl0815 发表于 2019-6-30 21:59
哦,那你给大家伙讲解一下。
建国后近30年的和平时期发展,咱们要人有人,要地有地,领导咋说下面人就咋 ...
我国在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中,确实经历过一段普遍吃不饱的日子,但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的底子薄,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又突然遭遇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加上政策上也出了点问题。
自从1964年毛泽东向全国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以后,粮食储备从此就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一直延续至今。在以后的那些年份,从中央,到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公社)级地方政府,乃至生产大队、生产队,都要建立“战备粮库”,储存一定的“战备粮”。毛泽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又向全国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

我当年插队的地方,是大西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县。我从农村被招工以后,也是在那个小县城食品公司工作。当年我所在的那个小县城,也有几个很大的战备粮库,其存粮够全县人民吃一年多,还有一个庞大的战备盐库,归我们食品公司管。还有其他一些战略储备物资仓库,归县百货公司管。
据我国有关气象资料和农业资料,1978年至1980年,我国又遭遇了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其旱情的严重程度和受灾面积,远远超过了1959年至1961年的“三连旱”,为百年罕见。但是,由于二十多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尽管受灾面积远大于1959年至1961年,但成灾面积却相对小得多。而且,由于我国此时已经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安然地渡过了大灾之年。此次大灾,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是:这三年中城镇粮店供应的粮食,80%以上是陈粮,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供应一点好米好面;对灾区农民,基本上也是靠着生产大队、生产队和各级政府的“战备粮”平安渡过了三年。遇上灾年,某些粮食局的干部反倒暗暗高兴,终于有机会把多年储存的陈粮清一清了,腾出仓库容量来,来年好储存新粮。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我国的国家粮食储备已经相当充足,但节约粮食一事仍然抓得很紧,仍然坚持了城镇居民的粮食定量供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6:59:14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1 11:35
在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为了调剂粮食的品种,也完全可以在进口大量粮食的同时出口一些其他品种的粮 ...
这位抱书眠,你自己都说了,咱们自己粮食都不够吃。
所以,你就算说【想出口粮食的同时,换点其他品种的粮食】。

但问题是:
咱们可以出口的东西多了去了。你干吗非要出口粮食呢?留着自己吃不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 17:10:41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1 12:10
我国在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中,确实经历过一段普遍吃不饱的日子,但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的底子 ...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我国的国家粮食储备已经相当充足,但节约粮食一事仍然抓得很紧,仍然坚持了城镇居民的粮食定量供应。
----------------------------------------------------
那为什么七十年代末,小岗村那几号子要冒被杀头的风险,也要分地种粮呢?
粮食够吃他们需要这么干吗?

更何况,当时不仅仅是小岗村才这种尴尬的情况,它只是一个缩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2 10:58:58
zsl0815 发表于 2019-7-1 17:10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我国的国家粮食储备已经相当充足,但节约粮食一事仍然抓得很紧,仍然坚持了城镇居 ...
要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小岗村的那几号子为搞大包干冒了杀头的风险,这纯粹是某些人瞎编出来的神话。连那张按了十八个血手印的纸条子,现在也被人质疑是伪造的。就在那个时候,就在小岗村所在的安徽省,如果真的是谁搞大包干就杀谁的头,那末,当年安徽省的那些地方官员就统统成了刽子手,很可惜,当年安徽省的地方官员因为所辖地区出了个小岗村,一个个都成了改革开放的模范人物。
伪造历史也得讲究个面面俱到,不要顾此失彼。为了突出小岗村民当年搞大包干时的悲壮情景,为了打悲情牌,不惜把小岗村所在地的各级地方ZF官员描绘成谁搞大包干就杀谁的头的杀人狂,这是很不妥当的。因为正是这同一批地方ZF官员,在以后的日子里为扶助小岗村这个中央典型,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甚至曾活活累死了一位该省财政厅的优秀干部沈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2 11:00:54
zsl0815 发表于 2019-7-1 16:59
这位抱书眠,你自己都说了,咱们自己粮食都不够吃。
所以,你就算说【想出口粮食的同时,换点其他品种的 ...
跟弱智无话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2 11:31:01
边走边唱0512 发表于 2019-7-1 12:09
这个数字你从来不看吧?
别东拉西扯了,太搞笑了。当年国家统计资料中的“国民收入”指标,跟后来的GDP指标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别把无知当理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2 11:52:36
半床花影抱书眠 发表于 2019-7-2 11:00
跟弱智无话可说。
讨论问题而已……
更何况你的说法很明显有问题。

你说中国粮食不能自给。
所以我就问【既然都不能自给了,那干嘛还要出口啊?】

你说出口一部分,然后再进口一些其他品种的粮食。
我说【要换其他品种的粮食,咱们可以不出口咱们紧缺的自有粮食,出口其他东西就是了,咱们可以出口的东西多了去了。】

然后你就开始人身攻击了……
呵呵,你就是这样讨论问题的吗?

看你在论坛上说自己是个交书匠,还是一个年长者。
你就是这样的文化修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