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寅 发表于 2019-7-13 11:35 
信用货币:从何而来,谁的信用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 ...
我觉得并没有打脸吧。
而且这位王老师文章中的原话——即使是非国家的民间银行,要发行货币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也必须拥有足够大的资本实力和货币储备物,并且要保证及时兑付,严格控制流动性风险。
真的必须是这样吗?
假如社会中彻底没有了现金,老百姓普遍都认识到货币只是一种记账方式,那还会有兑付的问题吗?(就好像让老百姓普遍认识到到黄金、比特币其实没有什么价值一样)
我们还需要看资本实力和货币储备物吗?
我们真正要看的是这些货币流到什么地方,是否流入到了真实的创造价值的环节。(这难道不是一个信息的问题?)
我认为孙老师的“贷款创造存款”没有错啊,甚至还保守了。
假如把货币视为组织生产、生产关系、社会纽带的工具,或者信号。
那存款的存在就是毒瘤啊,它的存在等于是把一种信号给囤积起来,产生利息这个怪物。
任何人获得货币,都是社会整体对其创造价值的一种激励(当然也许还要视情况进行调节),那么他理当让货币循环到下一个价值创造环节,而不是将其囤积闲置起来。
正是因为货币信号的大量囤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富概念都是有问题的),不流动,逼得银行必须以贷款的方式创造新的货币信号,使得货币传递到价值创造的领域,重新发挥作用。
假如社会中不存在各种类型的货币信号囤积行为,货币信号流动畅通无阻的话,也就没有必要不断的创造的新货币信号。
那么通货膨胀/紧缩这种货币现象基本就不会出现了。
人们对货币的理解肯定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增进的,所以货币最健康最本真的状态,肯定不是在货币的历史当中,而在货币的未来之中。
还有,假如货币是一种组织社会的信号,那么任何形式的债务问题也就不应该存在了。一切都应该以股权、甚至数据凭证的方式存在,所有的风险和利益都是均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