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阅读6个小时,累计阅读782小时学习笔记二:汇率政策的政治经济学-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xchange
弗⾥登(Frieden,J.A.)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86888&page=1&extra=#pid60319475
汇率政策的政治经济学-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xchange
弗⾥登(Frieden,J.A.)
货币及其价值是世界经济的核⼼。它们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融、移民及旅⾏。通⾏的汇率制度往往定义了国际经济秩序。⾦本位作为全球性的固定汇率制度,在1914年之前的四⼗多年⾥盛⾏,这⼀时间段⾮常关键,通常被称为古典⾦本位时代。第⼀次世界⼤战(以下简称“⼀战”)后,主要⼤国ZF⽆法采取新的货币秩序以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失败的汇率政策是两次世界⼤战之间世界经济摇摇欲坠并最终崩溃的主要原因。
第⼆次世界⼤战(以下简称“⼆战”)后,西⽅国家围绕固定但可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theBretton Woods monetary order)对其经济进⾏调控,取得了总体上的成功。⾃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来,如果⾮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汇率政策更具有重要性了。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汇率政策在⼏乎所有经济体中扮演了主要⾓⾊。⼏⼗年来欧盟⼀直试图稳定其成员国的货币,最终于1999年创造了欧洲单⼀货币:欧元。虽然欧元区⾯临着诸多困难,但在现代历史上,欧洲单⼀货币仍是国际经济⼀体化⽅⾯最雄⼼勃勃的⼀次尝试。在其他发达国家,汇率政策及汇率波动是国内和国际间政治争议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对其汇率做出⾄关重要的决策。⼀些国家已经将本币紧盯美元、欧元或其他主要货币,有些国家则让本币⾃由浮动。还有⼀些国家根据其经济策略管理本币。这些决策有⼒地影响了各国后续的经济发展。东亚诸国把它们经济上⾮凡的成就⾄少部分地归因于其系统性的政策:维持本币相对疲软,以刺激出⼜导向型经济的增长。此外,货币危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如1994年的墨西哥、1997~1998年的亚洲、1998年的俄罗斯、1999年的巴西以及2000年的阿根廷和⼟⽿其。这些货币危机⼤部分都导致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且,在今天的全球化经济中,汇率政策已经与贸易政策⼀并,甚⾄取代贸易政策成为ZF间摩擦的主要来源。
国内和国际间的货币关系是世界经济的核⼼特征,在很⼤程度上,这是ZF汇率政策的结果。我们⽆法在不了解各国贸易政策的情况下分析国际贸易体系;同样,也⽆法在不了解各国汇率政策的情况下分析国际货币体系。这使得学者试图解释ZF的汇率政策,⽽这需要考虑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笔者对于汇率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笔者的研究强调了汇率政策的分配效应是有助于解释利益集团⽀持或反对特定货币措施的理由。⼏乎所有的经济政策都会产⽣赢家和输家,汇率政策也不例外。笔者的早期⼯作提出了社会⾏动者之间的简单区别,并将其应⽤于各种设定条件。虽然汇率政策的制定还涉及许多其他因素,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到政治体制,不⼀ .⾜,但笔者仍然相信,货币领域如同其他领域⼀样,社会核⼼群体的偏好是全⾯解释任何ZF政策的基础。
本书详述了笔者在这⼀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提供的理论原理超越了笔者早期的构想。笔者⼀直对进⼀步整合汇率如何影响经济主体的因素特别感兴趣,这些因素主要反映在对传递效应的关注:汇率波动的幅度通过相对价格变动的⽅式传递⾄国内经济。此外,笔者试图放⼤社会经济部门之间所能发现的细微差别和准确性:出⼜商彼此不同,有着商业和⾦融利益的经济主体也彼此不同。其他学者已经对类似的课题有过出⾊的成果,笔者努⼒把他们的研究进展吸收进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
理论上,本书着重于识别和明确,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企业、产业和经济利益集团,它们的汇率政策偏好来源于不同的激励。该理论认为,⼀个产业的特性,包括其对汇率的风险敞⼜,以及汇率变动导致的相对价格对其的影响,决定了其汇率政策偏好。
汇率政策的选择要从两个相关维度考虑:制度(固定或浮动)和⽔平(升值或贬值)。对于前者,可以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严重依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或⾦融联系的经济主体都偏好稳定的汇率:⾦本位、固定汇率、美元化以及欧元化。⽽对于后者,则可以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品的⽣产者将偏好本币贬值(反⾯的情形适⽤于:国内市场导向的经济主体偏好浮动汇率,⾮贸易品⽣产商偏好本币升值)。这些问题受到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传递效应的显著影响,进⽽成为现代产业复杂功能的⼀个特征。在传递效应有限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对价格的影响较⼩,⼈们对汇率波动的担忧会增强,⽽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则减少。
笔者还进⾏了⼀系列实证研究,以突出该理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潜在适⽤性。本书⾸先着眼于19世纪美国⾦本位的经验,这⼀时期的美国就像许多其他国家⼀样,经历了激烈的货币政治⽃争。其次转向探索开放经济体对固定汇率(以及其他汇率政策)的最新经验,欧洲货币⼀体化进程最终导致了欧元的启⽤。最后把重点放在拉丁美洲的货币经验上,在开放程度以及ZF实⾏的汇率政策多样性⽅⾯,各国之间都存在差异。
在全⾯了解⼀国汇率政策的决定因素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在理解⼀国的决策与创建区域和国际货币秩序的互动⽅⾯,还要做进⼀步的研究。诸多经济、政治、历史和其他因素⼀起对这些政策和结果产⽣影响。⽆论是集中的群体,还是各类细分的群体,笔者希望本书的研究能揭⽰这些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如何有助于形成货币政治和汇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