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2-23 11:28:20
也不必过于迷信那些古典经济学家
  "......
  绝大多数经济谬论正是在于忽视了上述这个教训,以至于给当今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那些谬论全部出自两个基本的错误,有的错在只看行动或计划的即时影响,有的错在只看特定群体所受的影响,而忽视其他的群体。当然也有人同时犯下这两个错误。

  诚然,我们也有可能倒向另一个极端,只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整体的长期效应。古典经济学家常犯此类错误。结果,只要一项政策或局势能产生长远的净利益,他们就会赞成,至于该行动是否会立即伤害到某些特定群体,他们则不大关心。

  除了部分专业经济学家以外,今天很少有人再犯这类错误。相比之下,当前最常见的谬误,是只重视政策对于特殊群体产生的短期影响,而忽略或者淡化整个社会所受的长期影响。这类谬误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关于经济问题的讨论和政客们的演讲中。这类谬误业已成为“新”经济学中似是而非的核心。“新”经济学家们考虑到了前人经常忽视的短期影响,便妄图颠覆“古典”、“正统”经济学家使用的方法,并鼓吹这是一大进步。然而,他们本身却无视或轻视了长期影响,结果犯下了更严重的错误。他们精心细致地观测和验证少数个别的树木,却忽视了整片森林。他们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经常是倒行逆施,以至于有时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和17世纪的重商主义意气相投。事实上,我们本来以为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彻底摆脱的种种古老谬误,仍然还在他们身上再现,甚至重蹈覆辙。"
------《一课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1:30:51
lz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1:39:54
《一课经济学》中所指的古典经济学家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新经济学家是以凯恩斯为代表。(还有一种似乎被黑兹利特称为情绪经济学家)
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写到:《国富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里的微观与宏观,是从市场参与者及施政者的角度看待经济学,而不是经济学家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如果从观察问题的角度来说的话,似乎正好把宏观与微观搞反了。
不管怎么说,这就是经济学的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2:00:24
好长的帖子啊
写的确实挺好的,思想更加的纯洁而深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2:20:18
拜读了,楼主从哪本书上搞得?有电子版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2:22:30
国内经济界缺乏远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2:55:49
犀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3:02:23
版主干嘛这么累,放在一个文件里一起发上来不是一举两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3:03:52
是说必须收藏才行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4:38:59
楼主辛苦了,好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5:55:27
收藏了,下来慢慢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7:22:21
如果是1980年发表的,着实令人惊叹巴斯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7:22:53
如果是1980年发表的,着实令人惊叹巴斯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7:46:49
真不错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8:04:13
好多啊,楼主能不能整理成文档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8:18:01
很深刻,喜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8:56:05
好东西,谢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8:56:18
既然大家都说是好书,我就领教了,谢谢LZ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8:56:22
其实古典经济学家们许多还没有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当作永恒的形态,因此他们的思想反而不受某种辩护心情的限制,而直接就某些事实进行思考,其中也有许多是深刻的,而且他们的这些认识甚至比现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还要深刻,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看似对经济规律认识得多了,但其实相反,现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比起前人来退步不少,因此现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表现的往往不是本质,而是现象而已。但是,总体说来,古典经济学家们的认识总还夹杂着自由思考时的作风,他们的限制不在于为了辩护,而在于经济学家本人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事物本质的同事,总还有非本质的东西在其中。

         可以用上面文章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军队复员的问题,巴斯夏弄得和斯密一样,或者和李嘉图也差不多。军人的收入这笔钱做为军人的收入和军人复员时用这同样的钱来使复员的军人就业是不可能划上等号的。主要原因就是巴师夏(也是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毛病)没有搞清楚,军人的收入比如说是一亿法郎,可以养活十万军人,但是当军人复员后,这一亿法郎就不可能养活十万军人,因为,复员的军人不是直接得到这一亿法郎,而是要通过参加工作,也就是说,这一亿法郎不仅要分成复员军人(其中一部分人,不可能是全部复员军人)的工资,还要有不变资本的投入,因此,一亿法郎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可变资本,这可能只有一亿法郎的20%比如说二千万法郎,那么剩下的八千万法郎就是不变资本的投资了。也即是说,按照上面的那个投资比例,一亿法郎只能解决2万复员军人的就业,剩下的8万人将没有就业,也没有收入,因此不可能使军人像当兵的时候那样使10万军人获得收入。而按照我所说的那种方法,要十万复员军人就业,就不仅要一亿法郎,而是要5亿法郎(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相等,如果不相等,那么这个数字就不是5亿,可能是4亿,3亿,6亿等等,但就不可能是1亿),事实就是这样。

          最后说明一下,这些分析是马克思的功劳,我只不过借用了一下。也只有马克思才这样认真的对待这些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9:46:03
yjg30 发表于 2010-2-23 18:56
其实古典经济学家们许多还没有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当作永恒的形态,因此他们的思想反而不受某种辩护心情的限制,而直接就某些事实进行思考,其中也有许多是深刻的,而且他们的这些认识甚至比现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还要深刻,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看似对经济规律认识得多了,但其实相反,现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比起前人来退步不少,因此现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表现的往往不是本质,而是现象而已。但是,总体说来,古典经济学家们的认识总还夹杂着自由思考时的作风,他们的限制不在于为了辩护,而在于经济学家本人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事物本质的同事,总还有非本质的东西在其中。

         可以用上面文章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军队复员的问题,巴斯夏弄得和斯密一样,或者和李嘉图也差不多。军人的收入这笔钱做为军人的收入和军人复员时用这同样的钱来使复员的军人就业是不可能划上等号的。主要原因就是巴师夏(也是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毛病)没有搞清楚,军人的收入比如说是一亿法郎,可以养活十万军人,但是当军人复员后,这一亿法郎就不可能养活十万军人,因为,复员的军人不是直接得到这一亿法郎,而是要通过参加工作,也就是说,这一亿法郎不仅要分成复员军人(其中一部分人,不可能是全部复员军人)的工资,还要有不变资本的投入,因此,一亿法郎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可变资本,这可能只有一亿法郎的20%比如说二千万法郎,那么剩下的八千万法郎就是不变资本的投资了。也即是说,按照上面的那个投资比例,一亿法郎只能解决2万复员军人的就业,剩下的8万人将没有就业,也没有收入,因此不可能使军人像当兵的时候那样使10万军人获得收入。而按照我所说的那种方法,要十万复员军人就业,就不仅要一亿法郎,而是要5亿法郎(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相等,如果不相等,那么这个数字就不是5亿,可能是4亿,3亿,6亿等等,但就不可能是1亿),事实就是这样。

          最后说明一下,这些分析是马克思的功劳,我只不过借用了一下。也只有马克思才这样认真的对待这些理论!
一,听说过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么?
二,如果是月工资,你准知道在支付工资前,工人生产的产品没有卖出去从而必须由资本家预付么?
三,马克思会如你所想像的那么天真么?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说的:
  “用政治经济学的话来说,资本家投在工资上的资本是按不同的期限预付的,这要看他例如是每周,每月,还是每三个月支付一次工资而定。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是工人按一周,一个月,或三个月,把他的劳动预付给资本家的,这要看他是每周,每月,还是每三个月得到一次工资而定。如果资本家是购买劳动力,不是事后支付劳动力的报酬,也就是说,如果他是按每日,每周,每月,或每三个月给工人预支工资,那才谈得上按这个期限进行了预付。既然他是在劳动已经持续数日,数周,数月之后才支付,不是购买劳动,不是按劳动持续的期间支付,所以这一切不过是一种资本主义的颠倒。工人以劳动形式对资本家的预付,竟然变为资本家以货币形式对工人的预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0:14:02
赞思想性的东西。
但楼主注意知识产权保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1:07:38
LZ好实在啊,这种帖子其实可以编辑成一个word或者pdf,以供下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2:25:23
确实思想深刻,需要细细品读.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2:52:29
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3:44:47
学习中,琢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3:46:01
受教了 感谢lz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4 01:41:18
其实,重要的东西往往都是很基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4 08:43:16
看得见的是现实,看不见的是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4 09:34:39
经济学考虑权衡取舍
得到一样东西必要放弃另一样
从结果上看
得到的东西是看得见的,放弃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4 09:46:16
break0oo0 发表于 2010-2-23 21:07
LZ好实在啊,这种帖子其实可以编辑成一个word或者pdf,以供下载的
有同感,电子文档看多了对眼睛不好,还是印在纸上看的好。
还是感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