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211 7
2010-02-23
2010年02月23日 08: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胡印斌
  广东省自实行教师绩效工资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分配方案中出现“偏行政、轻教学”现象。中山市两位政协委员在当地两会上反映,工作20多年的一线教师待遇,可能还不如20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这两位政协委员的调查显示,学校行政人员最高工资可达一线教师的3.5倍,而众多一线教师的收入却原地踏步甚至还有所减少,“绩效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人民日报》2月22日)
  这大概是当下教育行政化的又一起恶例。“学校行政人员最高工资可达一线教师3.5倍”的悲伤现实,再一次刺痛了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人们。此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现象饱受诟病,众议汹涌中,由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初开始正式施行。然而,一年多的实践却验证了“淮橘成枳”。为什么那些教育管理者、学校校长,就敢于毫不犹豫地先切下大块蛋糕放在自己的篮子里?
  这些年来,舆论反教育行政化的呼声一直很高。那么,如何改变教育行政化的倾向?具体到此番绩效工资分配,我注意到,作为政策受惠的主体,在分配方案的形成过程中,一线教师并不能发表意见、表达愿望、提出方案。他们的声音是缺失的,他们的意见是被代表了的。掌握了具体支配权的学校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沿袭了一贯的做法,完全罔顾程序正义,忽略教师的存在,其结果只能是明显向行政管理人员倾斜。
  也就是说,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倾向由来已久,并不是自今日始,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驾轻就熟的程序和路径。在这套程序和路径中,教师的存在是茫然的,其利益是要服从于管理者的利益的。教育的主体教师并没有能真正参与教学管理,他们只是教学活动中驯服的工具而已。举凡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分配体系等都是如此。
  我以为,就当下情形看,最紧要的也是祛除教育行政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改变学校领导在教学管理中的权重,增加一线教师的意见参与。在制度设计中,只要教师有了发言权、能够真正代表自己,则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肆意弄权的行为才会真正有所收敛,教师也才有可能成为一支与教育行政化倾向抗衡、博弈的力量。而且,教师广泛参与教学管理,自然会形成对教育管理者的一种监督,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监督管理的成本,避免监督管理上的严重行政化倾向。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曾表示,现在的教育开放性不够,教育的行政化现象比以前更严峻。何谓“开放性不够”?我理解,除了对社会开放性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内部开放性不够,对学生、对教师开放性不够,教师、学生这些学校教育天然的主体成了被管理的对象,此种情形之下,出现“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也是必然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3 12:48:40
绩效管理师双刃剑。
基本的原则之一是达成一致,而不是上方定方案,地下去执行
绩效是为战略服务的,没有清晰的战略导向或错误的导向,绩效管理不可能做好。
教育体制是行政化的,当然绩效考核也是行政化的,不是绩效管理的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2:49:44
教书教的好,得领导说,学生说你好不叫好,领导说你好才叫好。
科研搞得好,得领导给,你说可以搞好不叫搞好,领导说你可以搞好才叫搞好。
去行政化,一个比较遥远的乌托邦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8:19:10
绩效工资也难以得到好效果,都是行政化的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4 12:47:34
自己制定的政策,肯定对自己有利!什么绩效工资,那是对自己的绩效而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3:15:45
大学更严重,很多优秀的学者都舍弃科研,去“双肩挑”干行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