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03 3
2019-07-02

因为咨询行业的特点,过去几十年间我参与过中国许多城市的变革,其中感触最深的当属成都。谚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物产阜盛、人文风流的苏杭可以说是文化领域的人间天堂,但成都才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城市。


真正的“典型中国”不在江南,而在成都。


张弓搭箭话成都


2015年7月30日,在成都沙湾路十字路口,一位男子穿着大裤衩,坐在马路边的沙滩上,拿着一杯饮料,摆出一副在马尔代夫享受阳光的表情;其异于常理的行为,很快引发大众热转,“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迅速走红。这种故事发生在其他地方,往往引起一片嗤笑,但在成都,却好像是合情合理,挺符合这所城市的气质。

在亚马逊发布的睡眠地图中,成都是中国最晚入睡和最能熬夜的双料冠军。象征文化多元、思想开放的绰号“成姆斯特丹”在青年人群体中不胫而走,成都成千上万的“蓉漂”中,甚至不乏老外,他们有的被美食吸引,有的被美景吸引,有的被美人吸引,但不可否认,成都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并且呈现出了别具一格、气象万千的城市生态。

640.jpg

图片:全景网


然而在十六年前,成都困扰重重。

在中国上个十年里,高速城市化是时代的主流。在对外开放政策下,沿海、沿江、沿线的城市迎来了超级发展机遇。如上海、广州、青岛、武汉、重庆等。中国的经济版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部地区依靠通江达海之便迅速超越内陆的农耕经济。对于成都而言,更被划为中国经济社会版图的第三梯队,让“天府之国”的盛誉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都何去何从?是沉浸在小富即安的温柔乡?还是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否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一切充满未知数。

2003年,我受成都市的委托,为整个成都市的战略发展做策划。当时成都还仅仅只有500万人口,一次聊天中,时任书记问我:“志纲先生,你认为成都将来有机会成为超大型城市吗?”

我说完全没有问题,成都有机会成为超大型城市。孔老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一句话,什么叫好地方?什么叫良邦?两句话:“近者悦,远者来。”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建成了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脱胎于此。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专研,这种近悦远来的吸引力,可能说是全国遥遥领先。

第二, 在农耕文明时期,其实没有城市这个说法,只有城镇、都邑和集市,人们居住在城镇中,周围就是大片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市是定期举行交易的地方,里面有小商贩、小手工业者等等,都邑则是一片区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就算是最大的都邑,和现在的城市概念也完全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起源于工业化,工业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以控制成本和提高规模效益,所以现代化城市由此产生。

但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命,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城市也出现了分化和分类,工业型城市、枢纽型城市、资本型城市等,而成都未来将自成一派。

第三,成都水源丰沛,这是支撑超大型城市的必要条件,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北京的水源就不足以支撑起超大型城市的用度,但是作为京畿首善之都,无数人在朝那里涌去,因此北京一边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虹吸效应的同时,一边又面临着严重的人口纾解压力,因此成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成为超大型城市的资本。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智纲智库得出两个判断: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的大时代下,成都有望率先崛起,成为中国中部的龙头、抓手和发动机,与东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引擎相呼应。

中国逐步从“吃饱”进入“吃饱了撑的”时代,成都将是一座超级富矿。它必将迸发超级能量,推动成都弯道超车。

基于以上两个判断,我们为成都制定了“西部之心·典型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


640.webp (1).jpg


正如上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三个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 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三大引擎所连接的沿海地区,犹如一支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犹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和迈向全球化的大格局,弓如满月,箭在弦上,唯独缺的,就是弦上的那个支点。

在这个引弦蓄势的格局上,幅员广袤、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需中心城市作为发力点,所以这个支点,只可能出现在西部,这是历史给予的一个巨大的天时!谁能成为支点,谁就能成为“西部之心”,就能把握西部二十年来最大的发展机遇。

而三大西部城市中,西安得天时——六朝古都、能够展现汉唐之风;重庆得地利——长江中上游特大型城市,也是通江达海;而成都得人和,一是领导眼光长远,邀请外脑,抢占先机,更重要的是成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

西部之心是把成都放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层面上,它能给成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张力,让成都不再仅满足于作为西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

成都要勇于成为中国东西部经济联动的主力二传手和主传动轴,成为中国西部的支点。

而“典型中国”,其实就是把成都的特色与魅力发挥到极致,把生产、生活、生命、生态、生意全部融为一体,把成都打造成中国的休闲之都,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这种休闲意味着懒散、小富即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也是这个意思。

但换一种角度看,这是一种人无我有的城市气质,反成为成都厚积薄发、打造城市竞争力的“胜负手”。

如今回首再看,我们的视野还远不够开阔,虽然判断成都有成为超大型城市的潜力,但成都的城市骨架扩张还是远超我们当年最大胆的想象。

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几经风雨波折,成都市后来的历任领导班子基本上是按照这一张蓝图来擘画,成功的让成都走出一条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城市之路。


逍遥道源


多年前,我曾偶遇一位成都的官员,他名片上的头衔居然是道教博士。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道教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生活观。这种生活观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顺应自然,敬畏规律,珍惜当下。”

坐落于成都旁的鹤鸣山,就是传说中的道源,汉时张陵在这里创建天师道,在考察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令我疑惑不已:为什么张道陵会不远千里,从江苏丰县辗转来到成都,并在这里创教?在当时北方经济远比南方发达的前提下,为什么并没有在上层建筑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成都这块神秘、神奇的土地到底赋予了它什么?很多问题都不得其解。

据专家研究,成都能成为道源有深刻和广泛的社会原因,一方面是当时四川地区堪舆学的风气盛行和黄老道术的流行,同时也和当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的神仙方术和巫术的盛行有关。


但我认为,道家哲学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成都这座城市有着天然的契合。成都人言行、生命观和精气神真正的体现了“道”的思想。

当年汶川大地震后,有媒体刊登了一张照片,让我很震撼,一名男子把在地震中遇难的妻子绑在背上,用摩托车载回家。别人问他在干什么,“背婆娘”“背婆娘干什么?”“背回家去埋。”


640.webp.jpg



附件列表
640.webp.jpg

原图尺寸 255 KB

640.webp.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7-8 07:37:36
点赞!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8 13:07:43
了解,谢谢提供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8 13:09:41
是的,谢谢发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