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76 3
2019-07-02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收藏版》套装《自由选择》、《增长的极限》、《生活中的经济学》三册。

      《自由选择》本书是弗里德曼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主要通过对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十分精辟而生动地剖析了阻碍美国社会进步的各种弊害的根源,重申和捍卫了斯密、杰弗逊所倡导的古典自由主义原则。

      《增长的极限》2012年冬天,长时间的雾霾、不断爆表的PM2.5指数以及地下水被污染的传闻,让很多居住在中国华北地区的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压力。其实,这只不过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缩影,是人类活动水平逐渐逼近或超出生态负荷承载限度的一个表现而已。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位身处北京污浊空气之中的居民,当我因受邀为再版的《增长的极限》作序而再次阅读这本书时,那种感触与震撼格外强烈。

      《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谢默纳·海克(Myrna Hieke)又一次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感谢杰米·约翰逊(Jamie Johnson)为本书编排了索引并提供了其他帮助。同时,我们的好朋友理查德·斯特恩(Richard Stern)对各部分导言的修改提了很好的建议。      
   
自由选择


编辑推荐
  
  有史以来通俗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册
  许小年专文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自由选择(珍藏版)》是一本探讨自由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丝·弗里德曼一方面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独立宣言”的政治理念,并结合美国的实际对自由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释。其中关于市场与政府作用之分野、有限政府、通货膨胀的来源与治理等的论述,都相当精彩。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
  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
  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Rose D. Friedman),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精彩书评
  ★米尔顿·弗里德曼使广大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某些基本理念上,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社会的自由与繁荣,那么它应当如何运作。因此,作者能够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读者文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
  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
  要说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或者连续10个晚上,每晚1小时)便被说服,那么他绝不是真的被说服了。因为一旦遇到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两人聊一个晚上,他的观念可能又转变回去了。真正能说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知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他能以简单的语言表达艰深的经济理论。
  ——知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美国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前总统布什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

  ★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专业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认识的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施瓦辛格

目录

推荐序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自由
珍藏版序言
初版序言
引言
第1章 市场的力量
第2章 管理的专横
第3章 危机的解析
第4章 从摇篮到坟墓
第5章 生而平等
第6章 我们的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第7章 谁在保护消费者
第8章 谁在保护工人
第9章 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10章 潮流在转变
附录A 1928年的社会党纲领
附录B 限制联邦政府支出的修正案草案
译后记

增长的极限

编辑推荐
  30年全球经典
  系统思考典范
  我们世界观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与大众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系统观念。
  我们所受的训练教我们把世界视为一组展开的行为模式,如增长、衰退、波动、过冲。它教我们不要过多关注单个事物,而应当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系统观绝不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有用的方法,但我们发现它是信息特别丰富的一种方法。它使我们用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并发现预想不到的选项。我们有意在这里分享系统观的一些观点,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并且就这个世界的现状和未来选择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内容简介

  《增长的极限》这本最初写于1972年的经典之作,曾因论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激烈争议。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本书一版再版,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价值,低碳经济、生态足迹正在走入人们的生活。
  在历经三次改版后,本书更大的价值也正为人们所接受,即增长应被视为广泛的,并不局限于地球和经济,我们自身的心智、所从事的各类活动,如投资等,无不有此追求。而这些行为模式也有其可能的极限和过冲。至此,《增长的极限》再次成为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必读之书,是系统思考方面的典范之作。
  所有对未来、人类行为、思维方式保持开放心态的读者,都不可错过这本经典佳作。

作者简介

  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系统思考大师之一,也是 “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著有畅销书《增长的极限》、系统思考入门读物《系统之美》。1996年创立了可持续性发展协会。
  2001年辞世,生前是达特茅斯学院副教授、系统分析师。

  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挪威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Meadows),新罕布什尔大学系统管理学教授、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所的所长。

精彩书评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书达到两个目的: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所处的这个地球系统,践行和谐可持续发展;第二,举一反三,学会系统思考,应对工作与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复杂性挑战,做出睿智决策。
  ——邱昭良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献词
前言
第1章 过冲
第2章 驱动力:指数型增长
第3章 极限:源与汇
第4章 World3模型:有限世界的增长动态
第5章 从超载极限中返回:臭氧的故事
第6章 技术、市场与过冲
第7章 向可持续系统过渡
第8章 向可持续状态过渡的工具
附录A 从World3模型到World3-03模型的变化
附录B 人类福利指数和人类生态足迹

生活中的经济学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典之作
  关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大师作品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人们做出何种选择,是与不同选择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关的,这是政治、社会、心理等角度所看不到的。
  
内容简介


  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曾说,教授写文章的时候,光是开场白就要用上5页的篇幅。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却连续10年写出了多达130多篇、每篇只有800多字、短小精悍的专栏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做到了思路清晰、观点旗帜鲜明。
  这些文章以其扎实的经济分析,与随处可见的个人意见区别开来,广受各个阶层读者的喜爱,经典不衰。
  通常,专栏所谈论的当代问题,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加里·贝克尔的这些文章,即使是讨论那些已经忘却的问题,其分析也有助于学者、企业主管、经济爱好者及其他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随时出现的问题。
  这些文章证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能告诉我们,人们做出何种选择,是与不同选择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关的,这是政治、社会、心理等角度所看不到的。


作者简介


  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因“把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推广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贝克尔教授是以经济理论来分析人类行为的先驱经济学家之一,著有《生活中的经济学》《反常识经济学》《人力资本》《家庭论》和《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等作品。


精彩书评
  ★一位读者,如果反对这本书的绝大部分观点,那么他很可能是对经济学思维一无所知的;
  如果赞成这本书的绝大部分观点,那他很可能已经融会贯通了经济学分析方法;
  如果赞成和反对各半,那他很可能还需要加强举一反三的练习。
  ——薛兆丰


目  录

致谢

推荐序 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引言走出象牙塔

■管制
■民营化
■政府
■税收
■企业
■法院
■利益集团
■产业政策
■军费问题
■国际贸易
■小国问题
■环境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券与学校之间的竞争
■劳动力市场
■移民问题
■家庭行为
■老年问题
■歧视问题
■女性问题
■犯罪问题
■上瘾问题
■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
■转轨乃大势所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7-3 08:04:25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3 09:58:14
可惜附件已经被系统屏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3 09:58:32
wl5f 发表于 2019-7-3 08:04
谢谢分享!
谢谢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