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入形状是倒三角形的
大部分人在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去存钱
哪有精力去消费
把教育改为产业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为
难道没钱的就不能上好学校了?
这样不更是扩大贫富差距吗?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更没钱
怎么扩大消费?
改善贫富差距,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健全日常生活的保障体系,包括国家保障和保险法规的完善,这些才能真正的扩大消费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说的有道理
我们不能仅仅用数据和国外或者国际平均水平比较就得到我国消费不足的结论,究竟什么样的消费水平才叫合理,从现在仅有的经验数据还不能作出判断.
象我国这样的大经济体,应主要依靠内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国内消费和投资 作为后发国家 较高的投资率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只是消费相对与投资 出口 过于疲软了
另外我国的经济实力或者说GDP由于人民币低估的原因 使得数字上我国的外贸总额与GDP的比例显得过高 实际上应该没那么吓人 还有就是我国的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为相应建立起来 人们不敢消费也是理所当然 还有就是教育住房改革的市场化 导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有偿化 加大人们的担心 总的看 在各方面改革未最终完成之前 情况不会有很大改观 还有一点 楼主注意 这是改革中的问题 只有改革才可以解决 只要改革对路就可以解决
怎么调整数据来反映实际GDP,出口是用什么单位算的哦
呵呵,杞人忧天。
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由此而演化出来的激励结构,具有一种惊人的投资效应,或者说中国的投资动员能力是任何一个其他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即使消费疲软,也非天大问题。
“作一”效应,社会流动费用的降低和流动路径的唯一,启动投资和外贸的动力源源不断。
要大力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实质也在于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4 12:34:23编辑过]
1中国经济的核算体系有问题
2百姓对未来预期不确定,不敢消费,或是消费不起
English is coming,why?
详细说来听听!
普通城镇居民的绝对收入在逐年增长,之所以不敢消费,大多缘于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主要包括住房、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支出等。进一步的原因是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又归因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的公共资源供不应求。
政府收入随GDP的增长而增长,而每年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却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国企改革、住房、医疗改革等使以前隐性的财政补贴市场化、显性化了,也就是说以前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对城镇居民实施补贴,变为如今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转移支付方式,政府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追求经济增长率,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使用过渡,尤其是政府直接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必然导致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资源减少。也就是说,政府之前的增长思路就是牺牲百姓消费,提倡投资和出口。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库收入越来越多,政府对于自身职能定位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宏观调控的使用也将更为科学,相信国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会有改善。
预期啊,怎么这么厉害呢
我们要想法改变这个预期
说个私事哈,怎么上传图片做自己的头象啊,我传了几次都不行,知道的帮帮忙,谢谢
进一步的原因是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又归因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的公共资源供不应求。
问题的实质好象不是这样。原因确实是因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但并不能由此得出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无论从我国的历史看,还是对比西方国家发展的历程,目前我们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都是较高的。之所以出现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支出的效率低下,以致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许多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政府支出的效率远远低于私人。而中国又有特殊的国情,在目前的体制下,缺乏监督(或者说是纳税人意识)的政府支出效率只可能比西方国家的更低。
既然是公共物品的提供,那就是因为市场失灵政府才介入的,怎么会有政府效率低于私人之说?
我国财政收入高并不意味着政府公共产品提供的多,你看看每年的财政预算就知道政府的钱主要都花在什么地方了。补贴国有企业、注资国有银行、扶持特定产业、地方政府乱投资搞形象工程等等,再加上年年各种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之类的公共危机,政府确实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改善普通百姓福利和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了。
从长远来看,当然是提高中底层人民的收入,并且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制作为辅助措施,才能激起潜在消费.
这个朋友说的很好!消费低下的症结也就在次
要让有钱人多消费,中国现状是有消费能力的人不消费,现在政府应该制定措施促进这些人消费,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其消费的信心
每年开会都在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制定了一些政策来实施
但是,政策 制定是次要的,关键是实施问题,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不高,直接导致许多政策的失效
我们国家的消费率在逐年下降,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就无从谈起.我们现在是大国但从经济模式上却是在搞小国经济,靠投资和项目带动经济发展.自主发展能力很弱,近几年很多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断提出要拉动内需,可是老百姓收入上不去贫富差距又很大,医疗社保教育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别说是没钱,即使有点钱也不敢轻易往出花呀!今年的两会热点问题就提出了上述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是令人欣慰的.
西部开发,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也在努力了 呵呵
政策的制定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执行,这反映着我国政府的行政能力
政府现在是骑虎难下,消费规模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而外来投资的撤出相对来说可以使一瞬间完成的。政府现在就害怕在提高国内收入水平——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扩大这个循环完成之前,外来投资就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而撤出,结果两头落空。避免这种结局的关键就是能够保证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生产效率相应提高,但是看看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科技投入、学术风气,难就一个字。免去农民的税费虽然能从供给上提高劳动力价格,但是否能够有效促成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有待观察
希望三农问题能提早缓解
仔细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