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於語音助理未來的影響力,Google、Apple、Samsung、小米等廠商皆積極將自有的語音控制系統與第三方開發商合作,以擴大自有生態系。相較於Amazon提出「銷售超過一億台內建Alexa的裝置」,Google在2019年CES展上表示Google Assistant已經在超過十億台裝置上被使用,活躍用戶成長四倍。雖然這數字大多源自於Android裝置(多數為智慧型手機),但目前支援GoogleAssistant的智慧家庭相關產品已超過一萬款,包含門鎖、空氣清淨機、燈泡等。      除了持續和第三方製造商合作拓展智慧生態系統外,Amazon與Google持續開發語音助理相關功能,Amazon在2019年1月累計在美國推出之語音助理應用程式-Amazon skills,其數量在一年內成長2.2倍,而GoogleAssistant相關應用程式亦成長2.4倍。就APP應用類型而言,雖以教育與遊戲為大宗,但家庭相關應用亦名列前茅。預期在支援語音助理裝置量逐步增加之際,將吸引更多軟體廠商投入開發相關應用程式。
 
      語音助理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未來將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家電採購行為。一般消費者在採購家電產品時,品牌為重要考量。然而,消費者在購買智慧家庭裝置時,他們將會考量該裝置能否與Amazon Alexa、GoogleAssistant和Apple Siri等語音控制系統相容。
      因應此變化,家電廠商多數採取多元佈局的方式,如LG在2017年率先與Amazon合作,推出支援Alexa的智慧冰箱,而後LG陸續與Google Assistant整合,甚至將支援Apple智慧家庭平台HomeKit(支援Siri);而GE的智慧冷氣亦可與Apple HomeKit、AmazonAlexa及Google Assistant相容。
      預期語音助理將內建於更多家用產品中,包含音箱、電燈、冷氣、電視等,讓消費者可以聲控,免去尋找遙控器的不便;甚至於延伸至車上,讓車與家之間無縫連接。
 
      對消費者而言,利用聲控可以提供便利性,但使用語音助理的最大隱憂仍在於個人隱私。語音助理二十四小時隨侍在側,同時也意謂其全天候接收訊息。家庭屬於私密領域,大量資訊上傳雲端,以提供機器學習,回饋家庭用戶提供更貼切的服務。然而,一旦資料遭不當使用,將嚴重損及消費者信任。
      針對語音助理提供者而言,目前持續強化語音辨識率,可聽得懂不同腔調的發音。語系上,目前語音助理仍以英文為主,廠商積極開發其他語系,如日文、中文、西班牙文、韓文等。除了聽得懂不同語系之外,語意理解則為軟體開發更艱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