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9-7-15 22:26:13
熊十力全集第1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22:27:22
solow1 发表于 2019-7-15 10:46
能分享吗?谢谢!!!
1918年,熊十力的第一部论著《熊子真心书》发表,书中载有“数荆湖过客,濂溪而后我重来”的词句,说明熊十力当时已有开创“现代儒学”之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22:29:28
zhuosn 发表于 2019-7-15 07:45
https://s.pinggu.org/search.php? ... =%D0%ED%B9%E2%CE%B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5 22:30:27
zhuosn 发表于 2019-7-15 07:33
https://cn.bing.com/academic/sea ... %A2&qs=ds&form=QBRE
   目 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概论(代序言)
   导 言
   第一章 时代与生平
    一 时代难题
    二 童蒙熏养
    三 从革命志士到问佛学人
    四 十年面“体”
    五 传统与现实的互校互诠
    六“漆园”的再定位
    七 大用发皇与晚年孤心
   第二章 本体宇宙论的创立
    一“见体”之路
    (一)真幻问题
    (二)始为轮回之信徒
    (三)众生同源与万物一体
    二 体用不二
    (一)“体”之斟酌
    (二)体用关系
    (三)内在超越
    三 宇宙论的展开
    (一)万有之基
    (二)从“恒转”到“成物”
    (三)物质宇宙的开显
    四 人生的挺立
    (一)能习之辨
    (二)身心关系
    (三)心的层次与识的种类
    (四)破惑明心
    五 认识的指向
    (一)范畴的设立
    (二)识、量的划分及其统一
    (三)证会之路及其归向
   第三章 衡论中西文化
    一 对西学的摄取
    (一)进化观
    (二)绵延与直觉
    (三)现象与本体
    二 对西方文化的衡定
    (一)宗教
    (二)哲学
    (三)认知与科学
    三 中西文化比勘
    (一)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
    (二)性智与量智
    (三)玄学与科学
    四 中西文化融合的方向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共通性
    (二)中西文化融合的路向与意义
   第四章 出入汉宋 玄解六经
    一 现实学风的关注——对清代考据学的批判
    (一)对清儒及其考据学风的批判
    (二)鄙视考据学的心理根源
    二 为学方向的确立— 对晚明诸子的认同
    (一)宋明理学的分期与晚明诸子的特征
    (二)民族观念与民治思想
    (三)实用、实测与科学
    三 体用架构的撑开 一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批评
    (一)良知与致知
    (二)格物说
    (三)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批评
    四 微言大义的分判 经学抉择
    (一)对两汉经学的特殊心态
    (二)今古文经学的并取
    (三)微言大义的分判
    五 横摄诸子与纵贯六经一 诸子与儒家关系的勘定
    (一)关注诸子之特殊视角
    (二)诸子思想及其与儒家的关系
    (三)六经与内圣外王之道
    六 六经注我的悲剧 大公之儒的构造
    (一)大公之儒的提出
    (二)原儒之“原”
    (三)现实关怀对良知的扭曲
   第五章 分歧中的学术路向
    一 与冯友兰的分歧
    (一)中西之别与古今之辨
    (二)良知之呈现与设准
    (三)分歧的意义
    二 与吕澂的争论
    (一)从闻熏入手
    (二)“性寂”与“性觉”
    三 与梁漱溟的区别
    (一)走到一起
    (二)不同的关怀侧重
    (三)相互批评及其意义
   第六章 仁心善性的现代扩充
    一 建本立极— 重塑民族精神
    (一)本体的特征
    (二)人文关怀的凸显
    (三)融民主于德治
    二 本体即实体 为科学发展确立形上地基
    (一)实体之两面——易与不易
    (二)范畴设置的意义
    (三)从科学之知到体证之超知
    三 思修交尽——传统思维领域的拓展
    (一)“思”的必要
    (二)思修交尽的意义
    四 体用哲学昭示的方向与遗留的问题
    (一)体用架构的统摄功能
    (二)两极的相对性与游离性
    (三)“圆融”的不足
    (四)知性的呼唤
    附 录
    熊十力学行年表
    研究熊十力的重要著作与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7-19 14:56:21
都是好书,不过。。。。看过一些所谓“民国大师”的书以后总觉得他们欲言又止似得,不如同时代的主席的文章琳琳畅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12 15:23:41
涉猎真广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13 14:09:16
Yylztw298 发表于 2019-8-12 15:23
涉猎真广泛
《汉书》五行志第七上【国学马克思主义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622299432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