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就意味着中国是一个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比较典型的就是纺织行业和装配制造业。这些行业比较显著的是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然而却需要大量的密集型劳动力,从宏观上讲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从微观上讲,工人的工资普遍也就不高。
然而作为企业本身而言,获取最大利润是企业的本质。所以引进先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间接提高生产力无可厚非。可是又站在国企的本质上来讲,提高生产工具后,所需的劳动工人就会降低,从而减少社会招聘(或学校招聘),又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ZF就会以指标形势强加给国企名额,以缓解社会矛盾。最终带来企业的相对冗员,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人员的逐渐增多,必定会带来企业内部矛盾的激增,如部门林立,解决问题形如形如ZF部门,人员扯皮行为加剧,而实际工作量逐渐降低,从而带来更加缺乏劳动力的幻象。于是又通过招聘大量人员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导致老员工不干活,全是每年新来的员工成为了劳动力的主体。
企业的生存是依靠利润和销售额来维持生存的,如果生产能力饱和后,利润就会确定,招聘人员的逐渐增多,导致员工工资逐年下降。最后员工把积蓄存在银行,以保证子孙的升学就业,而只有很少的消费,以至于GDP的8所表现得只有基建,而没有消费。
本人不是学经济的,希望专业的学者或老师给予指导,我所认为的是不是有歧义,谢谢。欢迎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