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寻找中国的强国之路
·
2010-02-26 
·
旺报 
·
【乔新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4+112010022600423,00.html
 
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居民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而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分配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中国要想改变自身的国际处境,必须首先敢于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动辄以大国或者强国自居。
 
 中国至少要做好以下事情:第一,必须重新寻求共识,凝聚共识。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带来了财富的增长。但中国的财富增长是典型的「虚拟性」增长,扣除沉睡千年土地的增值部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大约在2%到3%左右。
 
 寻求均富新目标 
 改革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初期决策者设定的目标,但现在看来,改革非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使整个社会分化日益严重,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中国的执政者要想扭转乾坤,必须重新开展改革目的的大讨论,第二,近年来,由于中国的贸易增长过快,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注意,也导致其它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应该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双边和多边贸易体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寻找出路。
 第三,中国作为一个后来者,存在诸多后发劣势。在国际市场瓜分完毕的大背景下,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不仅仅表现在经济贸易领域,还表现在领土、领海、领空等诸多领域。中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系呢?
 
 与邻国平等互惠 
 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中国的周边邻国都纷纷倒向美国。他们宁愿看到弱小的中国,也不愿看到一个昌盛的大国乃至强国。这种在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恐怖平衡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因此,中国既要改变传统的「中央大国」的心态,认真对待中国周边国家;同时也要防患于未然,通过合纵连横,逐步改变中国的周边局势,为中国居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最后,我们与其重新寻找中国通向大国或者强国的历史道路,不如静观事态变化,观察中国内部社会结构的变迁。如果执政者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惩恶扬善,那么,中国或许真的像日本的明治维新那样,能够成为世界大国或者世界强国。反过来,如果极力营造歌舞升平的假象,在国内稳定压倒一切,不允许出现不同的意见,那么,中国早晚有一天会像晚清腐败政府那样,任人宰割,重新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