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hixiao兄71楼的回应不以为然.事实上71楼的意思是布坎南等的观点,即将新古典的分析引入政治领域,即政治人物同样具有个人利益,他们在决策和制度选择时也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请注意是"一定程度",而不是彻底地理性经济学的最大化,即使是最大化,他们还要考虑选票、民意等,因为他们是政治人物,政权稳定也是效用函数的重要变量,这也是所谓的诺思悖论,即当局者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冲突。如果仅仅考虑政府的经济利益,或者说当局者只有经济利益的话,那么最优的政治安排就是让经济利益相关者控制政治权利,因为政治权利产生的剩余是激励他们制定有助于经济利益的政策与安排,结果是没有政治。政府的存在,就是发挥协调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
shixiao兄72楼的回答,个人认为是非常不错的,即西方经济形态的较早的市场经济化引发的理论思考是西方经济理论成熟的致因,这也是一种较为通行的解释。但是光是这种的解释够充分吗?个人觉得这只是学科外部的因素,还是受到思维来源于现实经验认识论的影响,可是人类的思想、文化也是一个精神世界,何梦笔赋予这个世界本体论的地位。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古代中国等经济发达程度远高于西方,那么又为什么没有比西方更“先进”的经济思想体系呢?唐宋的社会形态又相对于春秋时期更为高级,为什么中国经济思想最鼎盛的时期是春秋呢?先进的经济形态是必须会产生先进的经济思想体系?这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0 20:57: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