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9-9-7 13:32 
你根据我的哪一段文画的?你把我的原话与出处给出来!
你连基本的思维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够画出合乎逻 ...
在上面两个回复的基础上,假设需求曲线不变,那么分析价格的变化趋势,我们只需要选取价格的最高、次高、次低和最低四个时期就足够了:
第一时期,价格处在最高位(?1000),生产者愿意更多地生产,所以供给量(?5000)大大超过了需求量(?),造成了产品积压和资金周转的困难,由此引起价格的下跌。
第二时期,价格跌到次高位(?900),因为产品积压和资金周转困难,部分生产者开始减少产量(?4000),但供给量依然多于需求量(?),因而产品积压和资金困难加剧,引起价格继续下跌。
第三时期,价格跌到次低位(?800),部分生产者开始停止生产,生产量(?3000)已经小于需求量(?),但产品积压问题仍未解决,所以价格还会下跌。
第四时期,价格跌到最低位(?700),大量的生产者开始停止生产,现有的生产量(?2000)和积压产品(?)已明显小于需求量(?),从而价格开始回升。
第五时期,价格升到次低位(?800),部分停止生产的生产者开始恢复生产,但生产量(?3000)明显小于需求量(?),所以价格继续回升。
第六时期,价格升到次高位(?900),生产者开始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但新增的生产能力尚未形成,实际供给量(?)还是小于需求量(?),价格继续上涨。
第七时期,价格处在最高位(?1000),生产者愿意更多地生产,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开始释放,所以供给量(?)大大超过了需求量(?),造成了产品积压和资金周转的困难,由此引起价格的下跌。
如此循环不已,从而从长期来看,价格在次高位与次低位之间达到均衡。
而你因为不懂生产的滞后性,所以总是把由价格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看成是与价格同时存在的,所以就理解不了价格的均衡是如何形成的。
++++++++++++++++++
我随意添了一些数据,请您用自己的数据填在在括号内或你认为可以有数据的地方。
有了数据,你就知道你的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