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MBO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现阶段对中国的中小国有企业实行MBO只能在局部进行,不宜在所有企业中适用.首先,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是都像双汇的管理层那样精干.大多数的中小国企的管理层基本上都不具备MBO对目标公司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能的国企的领导者大多数还是从事的行政管理,基本上不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资格,像张瑞敏这样的国企管理者太少了.先且不谈我们要MBO的那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谈国企的管理构成吧.一般而言,国企事全民所有的,但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实际事国企的管理者所有,名义上的管理者却实际支配着企业的所有资源,其实这是中国产权不清的最大问题,不是产权不清,而是没有所谓的产权观念,认为国家的产权是唐僧肉,自己的才是真正的产权.在产权都不是很明晰的情况下,在加上一个平庸的管理层,这种MBO只会让那些国企的管理者以MBO之名,行侵略国有资源之实..另一方面,中国的国企绝大数还没有实行专业的经理人制度,依然是行政机构来任命国企的领导,这于MBO的另一个基本条件不附.既没有明晰的产权,又不是专业的经理人在管理企业.对这样的企业MBO我认为意义不是很大,只能说这是一个方法或者一条路径.而且MBO的过程是在本企业的管理层与外部的资本机构一起运作的,透明性不够搞,容易造成暗箱操作.再次,在中国的国企当中,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同时又是政府行政机构的一员,而国企的MBO必然是政府发起的,这样的话对资本机构的选择上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往往行政主管他没有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友的领导甚至报MBO当作自己的政绩来看待.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完全市场主义者,所以我觉得企业的绝大数经济活动,政府都不应当参与进来.而应当由企业来解决.
从双汇的情况来看,政府在此次的股改过程中友一次起到了让市场不愿意看到的关键作用.今后真的对双汇MBO,我觉得政府应当慎重,政府不能把MBO当作变相的论功行赏,而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由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决策谁最适合在MBO中掌握实际的股权.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MBO对那些一直带红帽子的民营企业是一个摘帽的好机会.这类企业基本上与私企没什么两样,只是为了经营的需要,不得以才戴个帽子的.他他们可通过MBO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完全集中和统一,对企业的经营由很大的帮助,也实现了民营企业家们光明正大对企业的所有.对于民营企.,这不宜是一条通天大道.只要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的话,我觉得应当提倡这种方法.相对而言,他们改革的风险要小,社会影响小,更容易执行,同时最重要的 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认同要强于那些国企的大老爷们,也会更负责.
MBO是西方经济社会经过近百年的时间演化而来.有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而登入中国才到数年时间,在我们这个市场经济才刚起步,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应当冷静的看待这些西方经济社会产生的全新的经营模式.企业资源的最大优化是一切经营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物质上就是盈利.从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看,外来事物的引进都要经过本土化的过程.吸收消化都需要时间,政府应当静观其变,不要刻意的去阻止和促进,一切由市场决定,由市场来决定MBO这件外衣是否合适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