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此文,并不是想开坛讲座,事实上自己3年来的投资,收益平平,直到现在,还处在入门的阶段。只是作为一名金融学的硕士,现又在金融实务部门工作,3年的炒股经历,让自己有了一些反思,当然还有更多的疑问,这里和大家交流下,也请投资高手朋友们指教。
我是2006年考上某211的金融学研究生,金融学是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而我对股票的认识,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研一下学期也就是2007年3月,我选了门《投资理论与实务》,这位老师姓陈,也算是我投资股票的启蒙老师,他第一堂课便告诉我们,作为金融学的学生,应该关注股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我们用小额资金亲手试试,可以锻炼我们的市场嗅觉。在这样的建议下,我入市了。
独立判断
我的第一支票是“江泉实业”,是支业绩较差的小市值股票。和绝大多数炒股新手一样,我的第一支股票也是听别人的。这支股票一个月内翻番了,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自己看着价格跳动时的兴奋。当时整个A股正处在一次波澜壮阔的牛市,像这种小盘子,是很容易被拉升的。当然在随后遇上了5.30印花税的调整行情,看着这支票天天做自由落体运动,一直跌倒成本价时我卖了。这支票,从头到尾我都没有真正思考过,因为那时刚刚接触,很多概念都不清楚。陈老师说过一句话“不要随便给别人推荐股票,也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推荐”。
陈老师在一次课堂作业中,要求5人一组,写一篇行业或是个股的研究报告,并且要求做成PPT上台演讲,记得一周后,大家拿着漂亮的PPT上台展示,PPT内各种图表、公式做得有模有样。各组讲完后,大家等待着老师的夸奖。陈老师这时问,你们当中炒股的请举手,一个教室30几个人刷刷都举了,然后陈老师又问,你们当中有谁买了自己刚刚分析的股票,教室里只有两人,我自己也没举手,陈老师说,这次作业除了这两人,其他的都不及格!他接着说,你们买股票不买自己分析的,花时间分析的自己都不信,这样的分析有什么用?那次课对我的触动极大,之后一段时间我仍然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怀疑自己的判断,但是我已经找到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不是多高的收益率,而是独立判断。
(先写到这里,今天有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