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年,华为推出了自研AI芯片架构——达芬奇。
跟以往的标量、矢量运算模式不同,达芬奇架构采用的是3D矩阵运算架构,使得
神经网络计算中,数据频繁吞吐的过程可以大幅加速,进而提高了AI算力、降低系统功耗与计算成本。
艾伟说,达芬奇AI架构拥有非常强的弹性,向上可以部署至超高算力的数据中心里,向下可以部署到低功耗IoT设备中。
2.华为发布了自研鸿蒙操作系统,这是一款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3.最近RISC-V AIoT芯片领域受到不少关注,艾伟认为,RISC-V很有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基于RISC-V的主流软件生态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4.在麒麟AI芯片的加持下,华为手机的拍照功能非常强大,在夜景拍照、AI拍照等方面能够做到不错的表现。但是当用户在华为手机的其他APP中调用摄像头功能时,就会发现拍照效果不是很好。
5.芯片的所有能力都必须通过软件封装才能被开发者调用,安卓中应用封装的软件接口性能很差,很难发挥芯片的众多能力。因此,通过鸿蒙系统的接口,海思能够将其芯片上的更多AI能力封装在软件里,允许应用开发者调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