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石 发表于 2019-8-17 12:43 
假设需求曲线真是:Q=3550-366P。
那应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卖者想卖的数量是Q,价格P就会是:P=(3550-Q ...
石先生,假如你要批判经济学,我衷心的建议你要弄懂经济学整个逻辑,你没弄懂就随己意批评,只会暴露你对经济学相关知识的欠缺。供需模型由马歇尔 (1890)的经济学原理提出后,至今已经过 129年,经济学家不是省油的灯,我不知道你没有投稿到经济学专业期刊的经验,我是有很多这种经验,各种专业的评论是不会留情的,你没通过评论,退稿是很正常。据此,这个模型还能存留在西方大学经济学教科书里,一定是身经百战,才能进去。当然,经济学家知道这个模型简化了很多东西,是有它的局限,例如:Mankiw的宏观经济学、Nicholson and Snyder的中级微观经济学都有提出来,但是不你版上提的这些。因为你这回帖和我这帖主题有关,我也能回覆,在此做回覆,之后你的评论,我才粗学浅,就不会再回应,因为我懂得就这么多。你若有心,请你研读相关的书籍,还有就是你那本简明管理经济学就不要读了,换本新的。
供需模型是说市场里面有两股力量在运作,一个是买方(需求者),另一个是卖方(供给者)。价格机能会撮合两方。在某一个价格下,买方愿意买的商品数量大于卖方愿意卖的数量,那就产生供不应求现象,买方会买不到他想要的商品数量,此时,价格就会上升,买方因价格上涨,愿意买的商品数量就会比先前少;卖方因价格上涨,会愿意提供多一点的商品数量,这样就会使供不应求的状况改善。若价格上升还是有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会持续上升,直到买方愿意且能买到商品的数量正好是卖方愿意卖出且能提供的数量,这时价格就不在改变,谓之均衡。这也表现在数学的求解上,均衡条件是
Qd=Qs
这个是要解出一个价格 (P),在这个价格下,买者可以买到想要的数量,卖者也能卖出想卖的数量,双方的行为就不再改变,价格也不再改变。
开始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你给的资讯很简化,你只给个卖者想卖最大的量是Q,所以我不知道还有哪些资讯,因此,假如卖者在任何价格下都是愿意提供 Q 数量商品,而Q小于3550,因为超过这个数,买者愿意付的价格 P 是小于等于零,表示你的商品要成为赠品,才能到买者的手中,甚至送买者,他们还不要,但是我们排除这个情况。
方便解说起见,用个数值代入 Q,比如Q=3184,代入需求函数得到 P=1,这表示当 P=1 时,买者愿意买3184数量,而且买得到;卖者也愿意提供3184数量,且卖得出去,双方行为不再改变,价格也不再改变,是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