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10 发表于 2019-8-17 13:50
使用价值,按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商品体=作为实物的商品=商品=使用价值。量纲单位是个,箱,公斤,公升等等 ...
我对关于人类的价值论的研究,认为其“价值”是主要关于人的劳动力(N)、人对于某产生的社会总需求量(Q-)、总供给量(Q+)以及时间(T)的关系,你所说的那个“人天″、“人小时″,与我的公式中单位产品或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P=1/{(Q/NT)(Q-/Q+)}=1/{Q(Q-/Q+)/TN}认为的“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NT,意思是一定时间T内耗费的劳动力数量,当参照系是整个社会时,N是生产商品Q的总劳动力数量,在宏观统计上可以用人数的多少个人来表现,不过,如果,在微观测量上也可以用卡路里等个能量单位多少来表现),Q(Q-/Q+)是使用价值量,在Q-/Q+=1时,意味着供求一致,产量=使用价值量,比如,在去年一个国家对大米的必要需求量1亿吨,而供给量也是1亿吨时,供求一致,那么,Q就是使用价值量,Q/T=F(社会总必要生产率),F/N=F*(社会平均必要生产率),即社会中平均每个人每个单位时间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也即耗费每个单位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产生的使用价值量。1/F*
,就是单位产品或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马克思经济学中在论述价值时,有时说它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时也说它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其实他这个“必要劳动时间”是对应于它所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而言。多年前我曾经写过《马克思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倒数》一贴,其实说的就是从上述这个公式推导的,严格上是F*与V(1/F*)互为倒数。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W=NT=单位商品的价值VX总产量Q=VQ。
不过,你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钱量”是怎么来的?我认为式中“使用价值量”应改为“对应的使用价值的价值”比较妥当一些。比如,你不是说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和时间是单位各不相同的吗?为什么会是划上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