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新的销售模式涌现和资本流入,水果行业在消费市场变化促进下启动了一场由产业链末端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变革。
2.这背后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大陆市场消费习惯的变化。这个过去10年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市场正在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代表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消费模式在零售商、媒体、社交网络等各方市场力量的包装下,被新兴的城市中产、千禧一代的消费者所接纳。这些能量被零售商们转化成了销售额。
3.建立这套比传统批发链条更集中的现代化流通系统,需要打通的是从终端销售一直到产地的层层壁垒。它们一方面需要有规模庞大且稳定的水果销售量,为流通环节的采购、仓配提供计划性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它们要建立一套系统的仓配网络,冷链物流体系及水果标准化管理标准。
4.“水果是一个生命体,采摘后要根据它的特性做遇冷处理。绝大部分的水果,如果不经过采后处理是无法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朱启东认为采后处理才是水果流通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5.这条借平台的力量,打通消费者与农民之间层层壁垒的路径,比传统批发链条更短,市场见效更快。对处于信息劣势的农民来说,这些正在积极打造产业带的平台,也是他们参与市场交易的新渠道。农民是水果产业链上推进果品商品化路上最难被改变的环节之一。但新出现的流量型媒介平台、商业模式,正在改变这一点。当政策、商业力量进一步降低他们参与市场交易的门槛之后,处于产业链信息劣势得农民也迎来了机遇。这场自下而上的产业改造,最终传导到了生产末端。正如景永学所说的那样,“市场在逼着我们进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