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53 16
2010-03-05
德鲁克的大名,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无人不知。所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很早就接触到德鲁克的著作。但是,实话实说,在早年间看德鲁克的书,很像小学生赶时髦去看某一本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年龄的“世界名著”,字是每个字都看懂了,句子也是每个句子都理解了,但是觉得味同嚼蜡、不知所云。

比如,

“管理就是决策”、
“观念的改变不会改变事实,但会改变事实的含义”、
“关于企业环境、使命、核心竞争力的设想必须符合现实”、
“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客户”、
“企业只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

这些都是德鲁克的名句。也恰恰是这些名句,在我那个年龄看来全都是似是而非的俏皮话,换句话说,简直全都是废话。跟政府部门的文件一样,通篇说的都很正确的话,但是对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我当时的结论是,看来此人不过是个人云亦云的所谓名家而已,观点毫无新意。我也可以随时编造几百句这样的废话,诸如“企业是由人建立的”、“知识工作者应该受到尊重”之类,怎么没人来封我做管理大师?

现在回想起来,让一个对企业和管理一点实际概念都没有的年轻人读德鲁克,和让一个小学生从《西游记》的降妖除魔之外能够读出道家丹术一样,是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事隔多年以后,带着一把年纪再去读德鲁克,感受立刻完全不同,顿时觉得春风徐来,沁人心脾,茅塞顿开,心痒难忍。

而那些当年被我鄙视的“俏皮话”,现在也成了值得回味再三的管理隽语,其中韵味无穷。当初之所以鄙视是因为不了解其中深意。这种心情,犹如红楼梦里的香菱,初跟黛玉学习写诗之后,对王维的评论:

香菱笑道:“我看王维《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而德鲁克的话,正像是这“几千斤重的橄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这个年龄杠杆,我们暂时设定为30岁吧。

“只要提起彼得•德鲁克的大名,企业丛林里就会有很多双耳朵竖起来倾听。”不少介绍德鲁克的文章,都是以这句引语开头,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引用自《哈佛商业评论》三十年前的一篇老文章。准确地说,是1980年1月号的文章。这篇巨老无比的文章《为何要读彼得•德鲁克》,在今天看来仍然全面、权威,丝毫没有过时。历久弥新,也许这就是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的共同特点吧。因此,《哈佛商业评论》全球11个语言版本在今年11月同步推出纪念彼得•德鲁克诞辰一百周年全球特辑时,仍然选择用这篇文章来全面总结德鲁克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12 21:45:04
做个沙发,楼主说的有道理。现在读起来似乎早,因为我们没有决策的权利。不过要时刻准备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2 23:11:49
没事,可以先看看,随着时间的漫移,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会领悟其中的真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3 00:22:15
我把管理体系比作一项系统工程。比如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工厂,那我们要建一个什么工厂呢?在哪里建呢?多大规模的?怎么建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来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精心设计的。在这里请大家注意,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不是像做数学题一样,有已知量,未知量,求解就可以了。实际上每个项目,每个数据都是要由人亲自去设计﹑计算和测量的。只有完成了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顺序,时间和具体的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3 00:23:36
我的 一个应付单位的 文稿的 节选——其实 可以用来 深入讨论的——大家说说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3 00:53:26
这在看,深有通感,年龄小,阅历少,没什么特别深的感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