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hplu在2006-3-29 19:13:00的发言: 所以,高等教育支出对教育收费是没有弹性的;教育收费也是与收入无关的,对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高等教育支出来自家庭的财富而不是当期收入。综上所言,可见政府的高等教育支出对家庭高等教育消费而言近似有充分的挤出效应,政府减少的教育支出必然由家庭等量填补,所以,自主消费支出增加。此时,只要经济中仍然有资源闲置,Y应该增加;
这几天没来得及上网,本以为这贴已经被盖过去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高手对此有兴趣。做点辩解吧:
高等教育收费是没有弹性的--这笔钱对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是必须要花的。
高等教育收费之外的其他支出中,总有一些弹性较大的项目。
为了孩子上学,必须要多花一些高等教育支出,剩下的钱少了(甚至负债多了),弹性大一些的项目的支出会相应减少。
因此,居民的“自主消费”总量中的那部分高等教育消费支出会增加,而其他部分的支出,将视其收入弹性的大小而有所减少。居民“自主消费”总量不一定增加,即使增加,其增加的水平也不会像高等教育收费增加的那么多。
另外,说政府的做法荒唐,是指:政府以提高高等教育收费来扩大内需的做法有些荒唐。
1、高等教育的作用是长期性的人力资本投资,以短期的经济周期中的内需扩大为目标,来调节这一重大政策,有点不妥。
2、即使是提高了高等教育收费,也不一定会扩大内需。也就是说,扩大内需这个不应当是目标的目标也不一定实现。
3、更为荒唐的是,任何政策都有时滞性,如我前面的回复中所言,提高高等教育收费对内需的扩大,远远的小于高校扩招对内需扩大的作用。而后者所带来高校投资扩建效应的出现,不但没有赶上2000年之前的内需不足,而为其作点拉动,反而成为了2003年前后,经济增长过快的原因之一,因此很多高校的扩建受到了政策的粗暴对待。而各高校由于扩建而带来的财务危急,以及师资条件下滑等问题的后果,恐怕也已经显现了出来。
这一切的部分原因就是,当时的官员和某些学者想当然的认为,提高高等教育收费,肯定会对拉动内需有利。依据一个并不一定正确的观点,而做出如此重大的政策调整,多少有些荒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 13:38:0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