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配额交易制滋养欧洲「碳排肥猫」
2010/03/06 14:54 中央社
(中央社巴黎2010年3月5日综合外电报导)最新报告揭露,欧洲的工业碳排放配额体制反而滋养了欧洲最大污染源,光是2008年,10家工厂获许的排放配额总值就高达5亿欧元。
报导表示,这些以钢铁和水泥业为主的「碳排放肥猫」所获得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远超过实际需要。以目前的市场行情估算,到2012年多余的配额市值将高达32亿欧元(43亿美元)。
英国分析碳市场政策的非营利组织「沙包」(Sandbag)表示,这个数字大约等同于整个「欧洲联盟」(EU)投资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的金额,两者皆属经济复苏计画。
「沙包」首要政策分析员皮尔逊(Anna Pearson)说:「排放交易应该是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中心政策。」
「事实是,这些公司什么都不做就能获取暴利,显示交易体制需要改革,欧盟改善气候变迁的目标需要提高。」
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EmissionsTrading Scheme, ETS)下,欧盟分配碳排放配额给会员国,以符合2012年到期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所规定的义务。
这些国家接着将配额分给排放最多二氧化碳的工业。
排放量少于所获配额的公司,可以将差额卖给超过配额的企业,藉此提供─理论上─所有业者更环保的财务诱因。
但是,主宰这个系统的能源、钢铁和水泥业受到全球不景气影响,碳排放量低于预期,这代表更多配额在碳排放市场上流通。
「沙包」报导,在前十大获利者中,钢铁大厂「阿塞洛米塔尔」(ArcelorMittal)2008年所获配额多出40% 。
法国的水泥业巨人「拉法齐」(Lafarge)多出约12%,「塔塔钢铁集团」(Tata)子公司「科鲁斯钢铁公司」(Corus Steel)和钢铁大厂SSAB-Svenskt Stal各多出约10%。
在过去18个月,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价值巨幅下降。
欧洲数家碳排放交易所之一的BlueNext表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易价格从2008年中期的最高价30欧元,来到目前约13欧元。
短期来看,经济衰退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对环境有益。
然而,碳排放量价格低廉,使得企业缺乏动机发展、引进新科技,以缩减未来的碳排放量。(译者:中央社戴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