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分类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争论中,哈耶克对知识的本质有过深刻的阐述。他把知识简单分为两类: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是指能用诸如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此种知识人人都能得到,也可以集中使用,比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硬知识。软知识是指没有办法用语言、数字、文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递的知识,比如诀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是此意。
迈克·博兰尼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硬知识就是显性知识,软知识就是默性知识。软知识的基本特点是没办法进行有效传递,但它对决策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创造性的决策。迈克·博兰尼认为,默性知识是所有知识的支配原则,甚至最形式化与科学化的知识也是无一例外地遵循某种自觉或创造行为,体现的完全是默性知识。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硬知识,但为什么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而不是其他人发现了这些硬知识?因为他们具有其他人不具备的默性知识。牛顿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的?爱因斯坦又是如何发现相对论的?我们不知道,他们也没有办法给我们讲清楚。
摘抄自张维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