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精英——再为两会进一言
上一篇文章发表在网上之后,有人说我宣扬精英主义。非也非也,我不过是把我看到的事实说出来而已。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工作效率有没有差别,人与人的工作效率应不应该有差别;有没有精英,以及应不应该有精英;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有人说,朱熹老夫子做了一世的学问,什么叫做“是”(be),什么叫做“应该是”(should be),从来就没搞清楚过。我们知道,前者是指事实,后者是指意愿,两者是有区别的①。
精英主义,从来都不是问题。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三个代表,难道不是精英主义思想?在代表了最广大的工农阶层利益,基本解决了全民温饱问题以后,我们还应该崇尚些什么样的精英,来完成一次华丽丽的转身,这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仍想从一个经典的经济学模型——囚徒困境开始。我把重复囚徒困境模型略微发展一下,叫做“离散的重复囚徒困境”:在每一回合结束后,拆散配对,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让刑期较长的囚徒优先选择下一回合对手,看看会得出些什么有趣的结论。
举个例子:曾经听很多人说有在某市街头被抢包的经历。所以,除非公派出差,好人是不愿去那个城市的,会选择呆在北京、上海等一些治安比较好的地方。那么,谁会喜欢去那个城市呢?当然是想抢别人包的人。于是,最后就出现了两伙想抢别人包的匪徒在一条小巷里火并的景象。
就拿一个企业来说,也是这样。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最终这个企业也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就是格雷欣法则及其逆反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劣币自生自灭)的证明。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家庭的管理中是精明的举措,用于一个大国的管理,很少会是错的。”我们也可以把上述企业管理中的现象推广至一个国家的管理。
在上一篇中我们说到,如何区分效率高低,这不是一个问题,利润先生是一个最好的裁判。同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英,是暴力精英、权力精英、智慧精英还是效率精英,这也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就会得到怎样的精英!
在全球愈来愈趋向于一体化的今天,在民主社会中,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就是国民自身的价值取向,乃至文化道德的竞争。
我坚信,在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地更新我们的理论思想,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英。
①摘自王小波的《诚实与喧嚣》
包不同
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