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之声] 我是一名北京学生的家长,一个月收入也就1000元,而且现在我们面临下岗。我们的孩子每个月光学费就800元,面对这么多的学杂费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代表委员意见]全国政协委员徐心华:我家里以前很穷,却上了大学。如果到了现在,我可能反而上不起大学了。我很奇怪,为什么几十年前经济不怎么发展,贫困学生能上得起大学,而现在经济发展了,却反而上不起学?
[教育部回应]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时代,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
http://news.sohu.com/20060307/n242176735.shtml
不知道教育部的潜台词是什么,是不是穷人比如很多的农村孩子就应该去小店,就应该永远待在土地上呢?真希望教育部不是在推卸责任。。。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日了
穷人的孩子就不能上北大清华了??
越来越B4北京的人了
怎么全出这样的人
说的这么自然
不想想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有几个不是农民的?
在这大言不惨
非常B4
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如此回答和解度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属性是令人失望的。
市场经济是我们的国策,但是有些人却以此为挡箭牌,然后就是简单的市场化、产业化!
原因恰恰在于应该追问,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改革目的是为什么,难道不是提高广大人民的福祉么?难道如此的将一部分孩子无故拒之于门外的想法和做法是提高了老百姓的福祉?
教育,如果作为一种服务,那么它应当如何定价?教育,如果在属性上并非单纯的商品,那么它又当如何定价?为什么教育部要主动忽视教育的公共物品属性呢?
靠,教育部就是这样解释学费贵的吗?我对教育部太失望了。
现在的社会结构已经将大家分成了三六九等,穷人上升的较好渠道就是通过接受教育,如果因为上学费用的问题堵住了这个途径,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难道和奴隶社会一样,主子生来就是主子的命,而奴隶生来就是奴隶的命吗?
现在实行市场化,就是他们看到整个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供小于求,大家的父母只要有点办法,都要送大家上学,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君不见,就连狗屁不是的民办高校都收的是高价呀,而且越是烂校收的越高。这就是他们说的市场化吗?他们的子女会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掏高价上学吗?
看来,邓小平同志当年应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和抓教育”才对
这样那些共产党就不会这样说了。
哎。什么都要等吃了亏,才回头去重新搭建。当年是经济没搞好,就回过头搞经济,现在教育搞的民不堪重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啊!
都怪当年的陈至立,搞个什么教育产业化,教育是用来赚钱的么!!!!也就穷国才会这样,可我们中国也该作个有骨气的穷国啊!!
同意六楼和七楼的兄弟的观点!
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在乘乱混水摸鱼,利用大家对于教育的本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
我想,把人力资本的价值和教育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讨论会增加深度!
第一、我反对教育产业化,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力争做到起点公平。
第二、大学收费适当拉开档次是可以的,因为“享受”的服务差别很大。但要有一种制度,保证让考上重点高校的农村地区与城镇中的下岗职工、贫困人群的子女能上得起重点高校。
第三、教育收费最贵的莫过于重点高校下设的分院、网络学院。重点大学对这些学校的主要管理是“收租”,将收上来的钱补贴贫困生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坚决反对这种观点,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受教育权,不是天天喊缩小差距嘛——最新说法是:两会期间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缩小差距不是缩小GDP差距,而是缩小公民在享受公共权力的差距,如果像以上说的那样,那不是自相矛盾吗?真晕!
教育资源是全体纳税人提供的,是“人人平等”的,因此,每个公民不能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丧失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格。但是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几所著名大学,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这分明是拿全体老百姓的钱去为少数人服务吗?!发言人的话分明是强盗逻辑!
如果从教育资源不足这个角度看,
在政府投资办学体制下,供给决定于政府投资能力。
如果投入不足,导致资源不足,导致必然需要某种形式的分配,分配体制不健全,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
如果是产业化,市场是放开的,供给会增加么?如果增加,产业化是方向。
原则上支持你的观点,虽然我支持市场经济,但教育不应该完全产业化,但操作上的"保证"我有限度支持.
什么意思,穷人就不是人了??说什么只能去小店,穷人虽然没钱,但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自由吧,再说了,穷人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走出穷人的阴影,如果国家能够解决我国穷人的现状,我想穷人也不会考虑这么多。教育部现在的人大多都是垃圾,怎么能多贪点算一点。鄙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