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跟踪研究学习——神州信息纪要
一、高管分享环节
2019年上半年,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多变,外部环境冲击的影响,仍实现了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收入,收入达到41.3亿;其中软件服务的增长弥补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奏性影响;利润方面,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2018年上半年,公司融信云子公司和京东数科合作,确认了一个多亿的非经常性损益,剔除此事件的影响,公司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扣非净利润增长了接近38%,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金融板块。
在业务方面,公司金融科技持续发力,上半年主要的金融产品持续领跑市场,在报告期内表现不错。其中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新增了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营口沿海银行、国电投、柬埔寨瑞丽银行等重要客户,签约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保持行业领先。公司分布式企业服务总线ESB,连续中标、签约贵州银行、广州银行、北部湾银行、营口沿海银行、客商银行、东亚银行等金融客户,独占了整个ESB的市场份额。
在互联网开放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新增广州银行、秦皇岛银行、兰州银行、九江银行等银行客户。公司与华为共同发布了两项银行联合解决方案,实现了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开放银行系统等银行关键应用向华为鲲鹏运算平台和高斯数据库的迁移与适配,同时公司与京东数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以税务和农业为金融场景的创新业务模式。
半年报中,基于国家在推的自主创新方面的战略导向和政策,在中报当中详细分析了公司的业务依据这些政策做的一些布局和调整,很多内容是基于对整个国家发展方向的考虑,对公司的业务做的解析。
二、问答交流环节
Q:未来金融科技板块在整个收入的占比大概是怎样的,政企和运营商业务未来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A:从2018年开始,公司把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方向,去年公司金融行业收入占比为37%,首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今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行业的收入占比为42%,与去年相比占比又有提升。从业务的结构来看,今年行业整体的板块比例是4:3:3,金融行业大概占到40%左右,然后其它两个板块大概是30%左右。
从软服业务看,今年金融行业的软服业务占整个公司总体软服业务的50%。公司目标是金融行业的收入至少要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才符合把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方向的定位。公司也梳理出来了一些措施,让公司尽快的实现这样的目标,当然从公司的战略执行到反映到财务报表上需要一定的时间。
Q:上半年人工和技术协作支出占整个成本的比重提升了六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公司的人员扩张及薪酬规划?
A:人工及技术协作支出增长的幅度比较大,跟去年相比上升了六个百分点,跟公司收入结构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公司业务分成两类,一类是集成和硬件,另一类是软件和服务。公司软件服务的比例在持续的上升,去年上半年,硬件和软服的比例是在6:4左右,今年上半年就变成系统集成业务占55%,软件和服务的业务占45%。业务比例的变化导致公司成本结构相应的变化。
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的总人数没有比较大的变化,去年半年公司的总人数大概是在8900人,去年年底是9200人左右,今年上半年是9300人。和去年年底相比,半年的时间,公司大概增加了100人。公司在总人数上有所控制,在人员内部结构上会做出一些调整,公司在金融方向上持续地做人员投入。 整体上,未来在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上,公司会有更大的招聘力度。未来几年,公司损益表上研发的支出会持续增长。
Q: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的2019年到2021年的发展规划,对公司及行业的业务开展有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A:人民银行前一段时间发布的2019到2021年金融科技的三年规划,公司仔细的研读了规划,规划中有些内容是之前就有所提及的,在新内容这一块,从整体上把金融科技在行业里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做了体系化的发布,实际上就是做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科技能力、创新的能力的要求,以及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
规划把整个金融科技的框架搭建了起来,对公司业务的未来发展是一件好事。比如明确的提出,整个金融科技要做到先进可控,在监管方面、风控方面,甚至具体的如大数据,
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标准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对公司整个金融科技的战略是一个利好。同时规划里的绝大多数的领域公司都已经有涉足,比如标准化问题。 公司在上半年和国家相关部委做了两个标准化工作的启动,一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分布式架构的标准化,另一个是开放银行的标准。另外在云计算方面,公司在分布式架构方向,从14年公司开始投入研发,到16年正式发布。近几年,整个市场对于分布式架构和分布式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一个阶段。
Q:上半年公司金融业务从收入增速和毛利率角度看,稍显平淡,主要的原因及下半年的趋势?
A:上半年公司金融科技板块的收入,软件方面比去年同期有16%的增长,利润和去年是持平的状态。以银行核心系统为例,跟去年同期比有所下降,以公司正在跟进的情况看,银行核心系统的一些大型的项目,下半年会比上半年高很多,所以相对来说下半年的趋势的话要好于上半年。
Q:从国内的银行核心系统市场来看,目前公司存量客户有多少?市占率大概多少?市场的竞争格局及公司的市场定位?
A:这几年伴随着国内的自主可控的要求,国内银行核心系统的竞争格局越来越集中。过去有很多国外的厂商在和国内厂商竞争,这几年已经基本上没有国外厂商了,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的主要厂商。国内的主要厂商分成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神州信息和长亮科技,第二层级是同方软银、文思海辉、润和软件等几个厂商。公司和长亮是第一梯队,公司略占优势,从IDC的市场排名来看,公司连续七年是市场排名第一。
从目前整个国家战略,国家越来越提倡自主创新,所有的银行或者说整个金融机构要在在新的一轮IT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做架构的转型,落脚点就是就是分布式架构。人民银行刚刚发布的2019~2021三年金融科技规划里,两个地方都谈到了分布式,一个是云计算谈到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架构,另外在分布式数据库也有明确的说法。目前在整个核心的市场,真正能做到分布式架构的,只有神州信息,是客户公认的。
从整个神州信息的产品规划的角度看,公司在2014年做新一代的核心系统研发的时候,就已经把公司的底层平台和公司的核心应用作为两个独立的产品线发展。在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目前所有的银行应用和五大产品线,都能够基于公司的分布式架构平台进行研发和交付。
目前国内已经上线的大概有二三十家基于分布式平台的核心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神州信息提供的底层开发平台。公司在整个分布式平台领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是核心系统厂商,公司对标的是蚂蚁金服,蚂蚁金服有一个分布式平台,也在面向金融机构推广。
公司的分布式开发平台对标的是蚂蚁SOFA开发平台,这是未来的发展或者竞争格局。架构的优势是公司核心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因为现在银行分布式架构是一个必选项,目前已经有很多银行在找公司沟通交流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核心系统,未来公司的优势会更凸显。
存量客户来看,目前公司神州信息大概做了50多家核心系统,这是公司从2009年到现在的客户的数量,基本上是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时间,做了50多家客户,基本上区域银行相对多一些,在新兴的银行里面,公司能够占到70%以上的在建市场的份额。
Q:公司跟华为具体的合作是怎么样的?
A:在整个金融软件领域,公司从去年开始和华为紧密合作,7月25日公司已经联合发布了银行核心系统和开放银行两个最关键的系统,都是基于华为的鲲鹏系列,是泰山服务器+华为的高斯数据库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在前期的测试和适配中,测试的结果比公司同等配置的传统的x86服务器加oracle的数据库性能高出将近30%。
目前整个市场上分成两类客户,一类是大股份制银行,包括区域银行,他们主要在做创新的业务,如开放银行,或者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业务等,公司在主推和华为合作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基于华为整体的软硬件和高速数据库,加上神州信息的关键应用系统。
另外,就是对于整个银行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公司现在在进行分布式推进,目前已有将近十家银行表示愿意做试点工作,因为目前工信部和人民银行也在推进相关的自主创新的试点工作,公司在整个行业内的找到了一些试点金融机构,尽快的把公司的解决方案在客户端,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客户端落地。
公司的核心和开放银行只是公司众多应用中的一部分,目前公司整体的五大产品线都在和华为展开紧密的合作,包括像大数据,公司也是基于华为的高斯数据库在做,一个是公司现有解决方案的迁移,另外的话也在基于华为的这些基础的软硬件做新的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
Q:公司在银行IT出海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规划?
A:公司上半年做了一个柬埔寨瑞丽银行的核心系统,目前公司也在跟进另外几家国外银行,包括东南亚的、西亚的一些银行的核心系统和相应的支付或通用ERP这样的解决方案的项目。 一方面通过公司自身,另外公司上半年也在行业内找到了一些合作伙伴,跟公司一起拓展海外市场。
Q:公司跟华为合作的分布式的测试环境是怎么样的?公司海外有项目落地,海外人员规划是怎样的?
A:和华为的测试环境,公司实际上是分了两个部分、若干个阶段来实施的。第一是公司西安研发中心,华为给公司提供了十几台的泰山的服务器,公司做的不是模拟的,是把公司一个已经上线的省级城商行应用在上面在跑。 第二个是在华为在苏州有一个实验室,在那里,公司测的各方面的指标更高。
海外业务方面目前做海外的人员,主要还是在以现有的团队为主。未来公司也在计划成立海外的机构,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在做,海外的点已经选好了。初期是由公司国内的团队过去,但是很快业务发展起来以后会从当地做本地化,也不排除收购一些本地的公司的可能性。
Q:对比一下银行IT领域相关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公司的毛利率大概是25-30%左右,相对较低,具体是什么原因?
A:公司的毛利率偏低,和会计准则的确定是有一定的关系。神州信息的毛利核算,是使用非常严格的项目管理的方式,就是说公司所有跟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相关的人员的支出,全部要进到项目成本里,只有跟项目无关的。如纯研发的事情,或者公司研发的支出没有明确客户的,或者说公司的后台的管理的支出,才会进到费用下。
因此公司跟很多公司不太一样,很多公司所有的人员的开支全部都在费用里,只有外包出去的,或者从外面采购的支出才会进到成本。因此他们毛利水平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而公司跟项目相关的、跟销售相关的人员的开支全部进到成本里面,会使得公司的毛利比别的企业低。公司也关注过同业的的净利率,从净利这个角度会更可比。公司这种披露方式很吃亏,公司也在跟审计师做一些沟通。但审计师的意见是,能够精确的核算项目,从内控上、核算上是比较准确的标志,说明管理比较严格。
Q:公司给银行做项目的时候,目前从行业层面看是按人按天结算,还是按照那种项目制的形式结算?
A:都有,银行和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大家期望或者预期是不一样的。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的话,更希望人月或者按人天这种方式来结算,这种方式把公司和那种纯粹做人力外包的公司画等号。对神州信息这种每年在整个行业投入大量研发的公司来讲,更愿意也更多的以项目制来做。
Q:介绍一下金融行业国产替代的的整体的进展和未来对公司整个金融IT的增量收入的一个贡献的节奏?国产替代对未来几年整个金融IT行业的一个影响? 下半年整个金融核心的数量会有一定的增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国产替代对于公司的这部分业务影响有多大?
A:金融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展到目前为止不是特别快。今年年初工信部牵头开始推动银行领域的国产替代,7月份人民银行牵头召开了一次关于这方面的会议,接下来推动的速度会加快,对于公司当期,软件方面影响不会特别大,但是对于公司的服务和集成业务会相对更显著。
对未来,基础的软件变更以后,应用软件一定会有大的变化,最近这两年核心系统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尽管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但是百分之六七十甚至将近百分之八十是有的,所以从市场的增量和未来市场的容量是巨大的。极端来看,所有的银行核心系统都会面临着要做升级换代。
关于核心方面,今年上半年少下半年多,是一个节奏的问题,不是整个行业的趋势,只是从公司感觉今年上半年放出来的核心招标的机会要少于下半年,下半年有一批的客户排在9~11月份进入到招标的环节。
Q:核心系统也会有对应的升级换代,核心系统在进行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会是原来的厂商进行产品的维护和升级,还是会重新招标重新建设?
A:基本上都有。如果原来使用的是国外厂商的,继续使用原来厂商的概率较低。其他的要一分为二的看,个别近两年刚更换的核心系统,有可能会用原来的厂商做升级换代,但是原来的厂商会碰到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厂商有没有分布式架构的开发平台,如果有的话是没问题的。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国内厂商是不具备的,或者刚刚开始投入这方面的研发,它们基本会联合蚂蚁金服、腾讯,或者京东数科这样一些有技术平台的,来进入市场。 更多的银行会选择新的厂商来建。
Q:国内银行核心系统竞争格局,会不会在未来几年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A: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说有变化,就是蚂蚁或者腾讯,会绑着一些应用厂商进来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大的格局上讲,不会有本质的变化。
Q: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除了分布式核心是比较大的优势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优势?
A:最近这两年公司是一个很开放合作的状态,华为是公司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但同时公司和业内所有的合作伙伴公司都是开放的,如果说客户选了某一家公司的数据库,甚至说他已经是先选了蚂蚁金服的SOFA,公司都可以直接跟他们对接的,而且公司都已经有落地的成熟的案例。公司和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和平安云等市场上主流的云平台,主流的数据库,都能对接且有很多都已经上线了。
Q:一些大的银行,去年开始成立自己的银行科技子公司,把一些包括应用层面的一些系统输出给整个行业去用,在这种大的银行输出IT能力的背景下,对于公司来说会不会有冲击,怎么看待这个行业趋势的?
A:冲击短期内会存在,但是长期来看,对整个行业不会构成一个很大的或者说是本质上的影响。比如机制问题,银行做甲方做习惯了,做了几十年甲方,让他以乙方的这种方式去服务同样类型的这些客户,从现在看,都不太具备可能性,所以短期内有影响有冲击,但长期来看,这些影响是相对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