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很喜欢用需求来解释效用理论,其实真正决定性的不是需求本身而是整个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关键,一旦商品堆积严重超过了社会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那么必然导致过剩,这里的过剩并不是说人们的需求被满足了所以商品过剩了,而是说人家买不起所以过剩了。
可是资本家的商品生产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他们必须让自己手里的资本不断积累从而必须扩大再生产,他们也不可能吧利润全部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他们必定会把利润中的绝大部分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他们也会为了提高效率不断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导致商品生产速度加快商品堆积日益加剧。而新技术的引进必然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那么这个社会的支付能力又进一步下降了,所以说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的目的是交换而已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任何东西只要能交换都可以被穿上商品的外衣。
只要社会的支付能力相对于商品来说不断降低那么必然会引发商品的大规模滞销引发全社会的借贷消费,使得人们变成“卡奴”、“房奴”其实这个原理和旧社会因为借贷生活而变成农奴和奴隶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的不同。最终目的就是劳动者日渐的依附于甚至附属于资本了。
借贷消费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私有制出现以后的产物,他就是为了缓解一部分人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不等价交换的不断积累形成的,借贷消费在局部看来是有好处的,可是如果整个社会普遍开始借贷消费那么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于很多人一边借贷消费一边借贷投资,这个其实是在进一步扩大商品堆积降低社会的支付能力。虽然他后来赚钱了,可是必然引起另一部分人更穷了。
贫穷不是因为生产不足造成的而是因为分配造成的,剥削也是在分配过程中进行的,而不等价交换就是分配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