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口替代在未来十年仍然是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旋律,这个过程需要伴随着国产自有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本文通过追溯心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等已经实现进口替代领域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未实现进口替代的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强烈指导意义。
2、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国产占比超过50%)的细分领域包括:1)植入性耗材中的心血管支架、心脏封堵器、人工脑膜、骨科植入物中的创伤类及脊柱类产品等;2)大中型医疗设备中的监护仪、DR等;3)体外诊断领域的生化诊断;4)家用医疗器械中的制氧机、血压计等。
3、能够实现进口替代的公司具备何种基因:追溯我国已经实现进口替代的器械细分领域的成功经验,技术、品牌、性价比、渠道都是国产企业的制胜法宝,政策对于国产产品的支持也起到一定助推作用。此外,国产设备实现进口替代还有个重要前提,即在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就能把产品推出的公司,进入第一梯队,抢占先发优势。
4、未来进口替代的公司需要以下公司基因:(1)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进入第一梯队至关重要;(2)器械学术推广不同于药品,品牌效应延续性强;
5、为什么器械学术推广不同于药品,品牌效应延续性强?(1)一个医疗器械产品的成熟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市场培育来得到用户的认可;(2)医疗器械与药品的另外一大不同点在于器械的品牌营销影响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