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49 2
2010-03-09
博士生导师从哪里来?
转载自http://blog.51xuewen.com/scwhl/article_27490.htm
   一些学问非常卓越的教授就因了地域或学校地位的限制,一辈子就只能带点硕士,是否有点资源的闲置,对学者学术生命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反观某些高校博士点,当初有了,便一直有了下去,并且发生了细胞裂变式的扩张效应,有了授权点,一个大家庭只要有一只老虎,个个狐狸都能威风起来,由于博士市场的不断扩大,流水线生产机制就难以避免,学术上并无创见的教授也能一次性带出无数博士出来。一著名学者曾有这样一句话,我还记忆犹新,他说某些博导的学术水平做某些硕导的学生资格也许都还不够。他用的是"某些",我想这种情况就完全可能是事实。
    某些高校动手快,力量强,在早时上了博士授权单位,似乎就端上了铁饭碗,一直就这么舒心地吃下去。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也完全符合中国能上不能下的"历史逻辑"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只是这后人的才学如何,有无资格乘凉,恐怕就无暇顾及了。我想某些高校申请博士授权的种种做法颇似某些足球俱乐部的搞法,要么是花大钱买对方的球员,要么是大肆奖励自己的球员,所谓激励。博点的审评是否也可以学一下中国足协的搞法,要学就学得完整彻底点,应把甲级队伍的扩军与淘汰降级即上下流动的机制吸收过来。不要像现在总是不断扩军,那些早年曾经还可以的博士点,现在已今不如昔,却还鸠占鹊巢,占着茅坑不拉屎。每次上一点,下一点,保持流动机制,打破终身制,应是净化学术空气的一个途径。当然,其中弊病很多,一般而言,竞争越惨烈,黑幕就越多,但也不能因为有黑幕而不竞争。我们要求实现完全公开的评审机制,将高校博士点的授权单位和申请单位的各项实力表现,在职教授的成就、学术梯队的建设、研究所必需的各种硬软件公示出来,一方面让各落选高校看看自己败在哪里,让那些授权单位估量自身的缺陷从而寻求改进,达到见贤思齐的互动效应。
    我们还觉得,为何非要一学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才能有博士点。现实情况是,一学校好,但某些博导并不怎样,一学校不那么好,但某些教授却学问实在做得好。做得好,又怎样呢,想培养点博士,却因为所在学校地位不高,而失去资格。这种无形中就是一种考评干部看家庭出身的选官传统,中国早已有之,魏晋时出身也分三六九等,按此等级对号入座,就导致了孝廉父别居,文臣不知书,武将手无缚鸡之力的荒唐情形。科举制度兴起后,此情形稍有好转,然流风所被,千年犹有余韵,根正苗红仍然吃香。
    我们还注意到,现在高校里教授流动机制虽没形成,但还是很多教授想尽千方百计逃脱藩篱,甚至采取"三不要"的极端方式。我们当然赞成人才流动,也许这对于学者本人的交游问学能起到扩展视野的作用,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往往不利于原校的学术队伍建设,因为流动者恰为学术带头人或有成为带头人迹象的学者,太普通的是流不动的。学科建设刚有起色,狂澜即倒,挽之犹晚。若原校即为博士授权单位,即使走掉一二人,实力虽受损,但大体不影响招博(现在多数读博者并不太在乎博导的名气和学问,读博只是提高学历的手段而不是求学问的途径),大不了就是差一点的教授反而得以替补博导行列。若原校本无博士点,本已渐俱申博实力,一旦走掉一人,恐怕就元气大伤。而考察此种情形之原始动机,又往往是学有所成的教授不能容忍于无法带博的窘境(经济条件可能还在其次),一旦有别校诚邀做博导,就义无返顾,走人了事。所以我们的看法就是,对博导严格审评,标准从严,对人不对校。具体言之,对博导资格申请者要严格审查,对其成果做客观评价,当然在当前这个"权威"太多以至于权威缺席的时代,要做到真正客观也不容易,那么就采用当前普遍采用的办法,即以学者成果的数量与级别(有人以为发表成果刊物级别高就质量好)来衡量也无不可,但要在全国范围大体上统一标准,以上上之,以下下之。如此一来,学校好有博士点,此点上有几人够格就由这几人做博导;学校不那么好,但若某点上有教授不折不扣地符合这个条件,就应由他来做博导。这样既可避免有了博士点,一窝蜂博导成群,没有博士点就不许其带博士影响其学术传承的弊病,这才是真正公平的态度。
    还有,博导在中国特色的学位体制中是有特殊地位的,俨然太上教授了。其实在教授心目中,博导地位也未必要抬得那么高。它是一种工作,而非一种职称或级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是要因人设位,而不能看位坐人,位即多但坐者不够格还是不能让坐,如果某地位多但人不够格坐,那干脆将座位撤掉也无不可。规矩兴坏容易,想再变过来就难了。惟有如此,才会让人无话可说,一切拿成果说话,一切拿事实说话,而不用拉学校的虎皮做大旗,而忝列于博导的行列。惟有如此才是真正客观的态度。

   (此稿写于几年前,原题是《博士授权单位:永远的痛》,此处之痛,显然非一校一人之痛,乃是这种博士生导师选拔制度之痛。现在发出来,前两段已删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14 15:43:40
现实很无奈的,没法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4 18:29:11
很无奈的,没法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