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52 1
2006-03-09

737.温室效应

2006.3.9

地下丰富的煤炭、石油储藏和巨大的恐龙化石,都在告诉我们:地球曾经是一个温暖的世界,极适合动植物的繁殖,以致有些地方土壤或沼泽中腐殖质的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有三种可能:地球的运行轨道曾经更接近太阳;地热的活动曾经更为活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曾经远高于现在。

地球上的冰川遗迹和动植物化石还告诉我们:地球的气候和地质经历过巨大的变迁。

排除地球轨道和地热活动的变化,仅考察地下化石性矿物的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生物活动固化了多少二氧化碳!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排除地球在数十亿年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固化大气中的碳含量,一方面在不断的俘获宇宙空间的碳元素。

人类主宰地球的表面之后,化石性矿物被大量的开发利用,土壤中的碳含量也在逐步的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开始逐步的回升,气候开始变暖,形成所谓温室效应。是福是祸,还不得而知。

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人类对动植物的利用,很难使土壤中的碳含量逐步上升,达到可以形成煤炭和石油的有机质含量,除非人类被彻底毁灭。

这就是说:地球的温室效应不可避免,至少在人类存在的情况下如此。

我们所能做到的是:控制人口的增加,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土壤的掠夺、碳类矿物性燃料的开发利用,加大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包括绿化和工业化回收利用二氧化碳。

特别是工业化回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是控制地球温室效应、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建立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26 10:50:39
感谢楼主分享资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