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1434 0
2010-03-11
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并提出了在2009年试点覆盖全国10%的县(市、区、旗),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告诉本报记者,从目前情况看,国家花10年左右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时间偏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农村老年居民的人数持续增长,子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老年居民迫切要求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以江苏为例,江苏省委、省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到2010年底在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的目标任务。
  潘永和介绍,江苏省1500万农村居民中,60岁以上农村老年居民已近800万人。截至目前,江苏省已有近600万农民参保,150万农民按月领取养老金。试点以外涉农地区对新农保制度的反应也很强烈,各地农民群众认为这是在“种地不交税”的基础上再享受“养老不犯愁”,是政府对农民重视和关怀,他们对参加新农保,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有着迫切的需求,也是农村老年居民及其子女的共同愿望。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国财政收入实现6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如果在3年内在全国建立新农保制度,按照全国1亿60岁以上的农民进行匡算,在目前中央的补助政策下,中央财政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只需要分别多支出约70亿元、140亿元、210亿元,增支幅度不足中央财政收入的1%。
  潘永和认为,新农保试点在全国试点以来深受人民群众拥护,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是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公共财政的根本任务。目前,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享受到,这不符合新型农民社会养老的普惠性、公平性要求,不符合农村居民“人人享受”的制度根本目标,也不利于各地区间的社会公平,不有利各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由于以上原因,潘永和为此建议,中央加快建立新农保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新农保的财政补助,力争3年内也就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在全国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作者:王继亮 束临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03月1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