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78 0
2019-09-26

      与其捕杀的补贴,不如尽早防范疫情风险。风险有两种情况:疫情风险和供求变化风险。前者是保证生猪由繁育到屠宰的安全性。一头商品猪最低值1500元出栏价。一旦死了你补贴1000元也达不到再生产的成本。毕竟养殖户都是要养家糊口的,这就是对利润基本要求。后者就是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下降,费效比可能变成负数——白忙活的是谁也不干。实际上,“一刀切”的“扑杀”带来的直接损失和对市场负面信心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个体企业包括还是政府,面对成千上万的“病猪扑杀”,都是很头痛的事情。防范于未然既是中国古训,也是现代科学的基本观念。 所以,防疫是关乎生产的安全;供需平衡则是关乎生产效益的避险。 由于我国防疫工作已有一定基础,所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并不难。与“一刀切”相比 ,农户和财政的负担相对并不高,比如“转移支付和补贴”都可以侧重到预防性工作上来 。特别注意的是环保和生产都是发展的利器,但要“相向而行”和“携手而行”,避免相互割裂开来。   

       一、 解决途径大致如下:      

        1、疫情风险:主要是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即从中央到村户都纳入这个体系。这就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持之以恒,不留死角”。这里关键是从疫情源头——疫情通报——防疫措施——逐级落实。这是管理方面的要求。      

        2、制度落实:一是明确岗位责任制。所有管理的节点和运行流程都要建章立制。管理者要落实疫情的总体体和局部的分布状况及程度和及时通报。上情下达的速度要快。                  

        3、防疫技术层面:首先解决县乡防疫机构,基层一线技术人员包片负责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和落实上级的防疫措施。因为防疫毕竟不同于生产经营,具有阶段性特征所以日常主要是发现和解决养殖户的饲养环境卫生的督导,并当疫情发生时,能用其专业知识及时组织进行消除、隔断、防止疫情扩散的风险。这是防疫的最底层的执行层。一般来讲,现在电动车和手机都有,所以一个农技人员一天跑三四个村落一圈(去布置措施,回程检查落实情况)基本情况就掌握了,随时可以用手机报告到县乡两级防疫机构。那么在互联网的条件下2—3个小时,就可以将疫情现场图片和文字信息汇总到中央农业部。关键是要做到组织、人员、经费三落实。乡级机构可以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县级要接近“药检所”的能力,基层人员取样的现场活体样本尽可能不出县乡两级就可以确定疫种。这样省市级及以上就可以立刻组织专业力量赶赴现场采取防控措施。最后,就是科研院所要立项开展相关疫病的研究和防治措施以便及时提高基层防疫能力。这里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先落实基层防疫人员的责权利问题。国家可以定向培养中专以上基层农技人员(职业教育减免学费),有责、有利、有权是落实基层的关键。        

       4、省级以上把疫情收集研判和通报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疫情扩散的可能方向要及时通知到一线基层,利用开发的APP软件把疫情种类、危险性以及扩散的方向和预计速度传达到每个养殖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做到措施有效,贯彻有力,反馈及时,整改到位。现在大数据已经为实现上述要求提供了最经济最可靠最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即使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措施,科研防疫机构通过课件的形式直接指导基层进行有效的防疫。      

       5、除以上措施之外,根据疫情通报,省市县三级路政部门配合防疫机构进行生猪运输的监控或堵截,就地采取消杀措施、进行区域隔离。      

        二、市场风险:关键是要是政府和养殖户都能及时扑捉到市场信息:各地的存栏出栏数、市场价格变动状况等情况。其实原本TQC管理中的七种工具中就有简单的预测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例如价格“曲线”连续5点上升或下降就要警惕了,如果连续7点上升和下降,那么就要进款采取应对措施了。这些管理工具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上的。生产不能盲目,市场经济里头都是有计划存在的。关键工商部门应提供各地的行情做参照。其其实国内各省的生猪主要市场的信息就可以提供一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供求信息。问题是养殖户甚至屠宰企业都未必能了解到这些信息。对于这些概率性的信息,指导意义不可小觑。市场最怕一刀切,实际上是上的高点和低点都预示着一种“行情的反转”。这些都和故事类似,关键要注意“大户操控市场”。“蒜你狠”的现象在肉类市场也不是不可能,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及时干预。经济学已经证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并不存在绝对充分的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