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戏一场梦?(谨以此文。。。)
| [size=-1]作者:飞雪漫天 提交日期:2010-3-9 8:44:00 访问:7249 回复:54 | |
(谨以此文向那些为创业板市场添柴加火以及那些默默关注创业板市场的朋友致敬,并期待此文能为创业板IPO的规范发展尽微薄之力)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在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大旗下,创业板新股IPO市盈率频创新高:09年10月份首批28家新股最高发行市盈率82.2倍、平均发行市盈率56.6倍,远高于主板二级市场平均约23倍的市盈率,曾引发市场一片惊呼。然而今年1月7日当第四批8家创业板发行时,最高发行市盈率进一步攀升至123.9倍、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88.6倍,再度刷新纪录,其中,世纪鼎利以88元的新股发行价格创下内地A股IPO历史天价!
与高市盈率、高发行价相对应的则是高额超募资金,创业板企业实际募集资金远远超出其招股说明书中罗列的拟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迄今为止已挂牌的三批创业板,第一批平均超募129%、第二批平均超募209%、第三批平均超募率达到了248.5%、第四批创业板8家公司超募资金达41.3亿元,平均超募率逾250%,成为超募率最高的一批创业板公司。其中,世纪鼎利不仅以每股88元的发行价创下创业板新高,其超募比例更是高达479.53%,刷新了创业板公司最高超募纪录!
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率,创业板发行的“三高”现象成为中国股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对于高价发行融资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财富盛宴,但对于以如此高昂的价格参与这场盛宴的投资者而言,盛宴之后是否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在A股市场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年前的1999年,A股市场也曾尝试过市场化发行改革,闽东电力一度以88倍的市盈率发行,创下当时A股发行市盈率历史纪录,然而这家企业上市后业绩迅速下滑、陷入亏损困境,最终沦为ST一族,其他同时期高市盈率发行的新股也大多表现平平,参与其中的投资人损失惨重,市场化发行改革最终偃旗息鼓、草草收场。本轮重启市场化发行改革,且与创业板同步推出,是否操之过急?是否面临前一轮改革同样的结局?以“三高”面世的创业板是否能以高成长、高收益的光环成就投资人的创富梦想、还是最终置投资人于高风险困境、令其梦想成空?
带着种种疑虑与困惑,笔者从首批28家创业板新股中随机抽取了其中一家公司中元华电(注意:是随机), 查阅了其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看后心中不由得涌起阵阵寒意。
中元华电成立于2001年,主营电力故障录波装置和时间同步系统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度销售收入1.18亿元,本次新股发行拟募集资金项目总投资1.8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5.26亿元,超募率184%,发行价32.18元,发行市盈率52.6倍、发行市净率高达12.98倍。
高溢价发行是否有违公平原则?
本次新股发行前中元华电总股本4865万股,净资产12058万元,每股净资产2.48元,本次发行新股1635万股,募集资金52614万元(详见表一);或者说,发起人股东出资12058万元,持有公司4865万股,而社会公众股股东出资52614万元、持有1635万股。高市盈率、高市净率发行导致一个极不合常理的结果是,发起人股东以19%的出资额获得发行后公司75%的股权,而社会公众股股东以81%的出资额仅获得发行后公司25%的股权,如此巨大的反差凸显二者处于极不对等的地位,是否有违证券市场的公平原则?
08年8月中元华电曾聘请岳华德威以成本法与收益法对该公司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增值仅2495.24万元(该次评估为整体变更的需要,未根据评估结果调增账面价值)。因此,即使考虑到该公司未来收益及成长性而形成的资产增值,其出资额比例也仅为22%,以22%的出资获得发行后公司75%,仍缺乏其合理性。
表一、中元华电股东投入及持股结构
项目 持股数(万股) 持股比例 持股成本(元/股) 投资资本(万元) 投入比例
发起人股东 4,865 75% 2.48 12,058 19%
社会公众股东 1,635 25% 32.18 52,614 81%
合计/平均 6,500 100% 9.95 64,672 100%
注:表中数据未考虑发行费用
财富骤增效应是否会诱发过度包装、甚至虚假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