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碚: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
围绕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郭小碚所长演讲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交通运输中综合运输的基本认识;二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利用经济危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运输是交通运输发展的科学理念,指的是以消耗最少的社会资源满足运输需求。综合运输体系指综合发展和利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网络布局合理、运输工具高效低耗及组织管理先进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经济性。
自1949年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很大成就,郭所长按照历史脉络分三个时段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一个时段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三十年间中国铁路、公路、内河运输线路里程快速增长,运输网布局显著改善,并初步形成了交通运输工业体系。客、货运量在这一时期分别增长了14和45倍。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运输能力与经济社会的运输需求矛盾突出,表现在乘车难、托运难上。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交通运输形式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国家主要运输大通道框架初步构建、运能不足现象开始缓解、交通运输需求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第三个阶段是新世纪初到2010年的“十一五”末。这一时期铁路、公路、长输油输气管道里程及机场、深水泊位数量均大幅增长,交通运输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08年汶川地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全国物资人员能充分调动,也说明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同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仍存在一些局部不适应,服务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比较大。
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正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许多已批准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原本设想在2020-2030年之后建成,现在看来都会提前、甚至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其次,交通运输系统正处于从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向运输服务系统建设转变时期,如“零换乘”、“无缝衔接”等等。第三,促进交通运输引导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中引导城市布局及产业结构,这在今后会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范围广、周期长及带动相关产业作用明显等特点,郭所长的观点是,利用经济危机时期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短期内提振经济、保障就业、创造需求,长期则是提高运输供给能力,改变交通运输的滞后状况。譬如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是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在这一时期加速发展。2009年为应对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交通基础设施为1.5万亿元。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实际投资约2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4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10.63%,它的短期效果明显,作为应急措施效果显著。
最后,郭所长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三大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能降低运输费用,稳定物价并促进土地开发;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可以降低经济成本,提高区域资源范围。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可以扩大贸易范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显著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