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底是一场真的热闹还是虚假繁荣?中国无人车公司正在经历一场从VC级投资到需要大规模产业投资的阶段。所有这些信息都在给传统车企秀肌肉:中国自动驾驶已经走过原型验证的阶段,很快即将进入结盟期。
2.对比Waymo,百度加入无人车战场时,已经是硅谷无人车从学术到工业界落地的关键时期。此时百度选了一条更加“折中、现实”的路径,在“短期与长期”“L3与L4之间”妥协。看似离商业化更近了,每一次投入与决策的摇摆之间,错过了黄金冲刺期。L2-L3级自动驾驶是指,驾驶员必须在驾驶座上,随时准备接管车;L4级自动驾驶——不要驾驶员,在限定环境中真正做到“无人”驾驶;而L5是指无人驾驶的最高级别,在任何场景任何天气下,都不需要人来操控。
3.Waymo也成立子公司,但并未接受任何外部投资。一位当时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讨论技术问题的无人车高管称:“分拆也是换汤不换药,Waymo的发展离不开谷歌对它不断地支持,包括技术上的支持,整个后台的使用,做这件事还需要大量云上的需求,分拆更难做。”
4.如今,正是各公司从自己做过度到车厂合作的关键节点。当无人车原型被验证,拿钱的速度、与车厂的深度合作、落地与牌照,都是决定下一轮竞争的关键点。长远看,技术能力——让车在路上安全跑起来,是这些公司最根本的能力。
5.滴滴之所以成立自动驾驶子公司是软银的建议,也是在为上市做准备。自动驾驶到真正的商业成熟还需要很大而且长期的投入,核心技术和发展节奏可能与现阶段的滴滴还有所不同,组建独立公司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