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6: 林毅夫万字详解:诱发我国金融脱实向虚的根源】
#结论#
1. 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个层次的七个金融结构矛盾,具体包括:
* 第一个层次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结构矛盾;
* 第二次层次的间接融资内部的结构矛盾以及直接融资内部的结构矛盾;
* 第三个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小银行之间的结构矛盾,高质量发展与金融产品之间的结构矛盾,高质量发展与债券市场之间的结构矛盾,高质量发展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结构矛盾。
2. 需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时化解这三个层次的七个金融结构性矛盾。关键改革举措在于:
*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 支持服务中小微企业转型的中小银行转型,鼓励在监管条件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并采取市场化定价(如贷款利率市场化);
* 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重,提升资本市场层次性和连通性(如与科创板对接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科创板)。
#摘抄#
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矛盾:进一步通过间接融资满足经济体迫切的融资需求,强化了债务杠杆,弱化了直接融资。如果采取这种政策取向,可能只是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扩展的权宜之计,并非根本之策,甚至与宏观上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冲突,会积累更多的金融风险。
4. 现阶段的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还相对滞后,存在产业升级与金融产品之间的结构矛盾。在本质上讲,这其实就是利率市场化与风险定价之间的矛盾。
5. 要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关键在于改善银行业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中小银行的金融需求,发挥中小银行善于甄别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比较优势,而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要求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
6. 中小企业的常规融资需求与转型融资需求有所不同,传统的中小银行的贷款方式难以满足此种需求,需要创新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