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99 0
2019-10-19

我们都知道,分析方法中有个定性分析。
例如某个人说“狼来了”,结果并没有看到狼,或许是他看走眼了,并没有欺骗大家的主观故意,但是该人频繁喊“狼来了”来嘲弄大家,那么大家就会给人定性为骗子,人品有问题,那么定性后,该人即使真的看到狼来了而大叫狼来了也不会被采信,被狼吃了也只能说自食恶果。

现在我们生活中,也碰到了这样的必须首先要定性分析的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
现在假如我有农具如锄头犁耙之类的工具,所有权归我,借给你使用,使用完后归还。
很显然的道理,我借出了工具后,我是无法再使用该工具的了。这是最为简单的常识。
同理,我储备有一些现金钞票,借给你之后,同样我的货币就不存在了,我就无法使用了,没有交易的支付购买能力了。
这也是极为简单的常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直接融资模式。

但是,我们社会中的间接融资模式,我们将钱(现金钞票)存入银行,银行将钱信贷借出给其他人使用。
我们会发现,我们存入银行的存款,同时银行也借出了你存入的现金钞票给其他人。我们却可以发现,我们的存款和他人获得通过银行借出的现金钞票,可以同时使用并都用于经济的交易支付过程中。
这里,我们就可以给该融资模式定性分析,这是违背常理和常识,这是违背逻辑的。
尽管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造就了这种现象,但是我们应该首先定性该模式是不符合常识和常理并违背逻辑的。
然后,无论该模式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和效果,必须首先定性为该模式是有问题的。
有了定性分析后,那么假如还发出银行不放贷他吃什么的疑问,都是不应该的。即使我国的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为世界之最。有了定性分析之后,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为这些成就过分乐观,因为有了定性分析之下,那么这些现象,都是不符合常理和常识和本应该都是违背逻辑的。尽管很多人看不懂也看不明白。

这就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信贷派生存款并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现象,可以首先定性为是违背常理的。以前分析得够多了,这里不深入分析背后的各种内涵和外延。

接着,很多人把银行存款当成记账货币,认为货币就是一个数字,甚至是虚拟的数字。然后很多人分析这些货币现象就改为重点分析记账本,分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了。

要认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假设你是一个仓库管理员。
假如你是粮食仓库的管理员,你会对存入仓库的各种物品进行记账。
账本中你会有几个关键的信息,记录下存入日期,姓名,品种,数量。
例如某月某日张三存入稻谷1000公斤,李四存入玉米500斤等。
然后某日李四将其中的300斤玉米出仓,然后你会将前面一条记录删除划掉,然后添加一条存入200米玉米的记录,或者直接修改记录为200斤。
那么你手中就会保管好一个账本,始终做到账物相符。
甚至某个时候,张三来要求你不是出仓1000公斤稻谷,而是要求将其所有人改为王五。你也可以按要求删除前一条记录,改为记录下王五存入1000公斤稻谷。这个过程,不牵涉物品的任何出仓与入库,但是账本中的信息修改了。所有人张三变为王五所有了。
请记住核心,账本与物品始终做到账物相符,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再请记住核心,这里,账本不是重点,重点是背后必须要有物品。物才是重要的。

好了,现在换成我国的金融银行体系。
银行的各项存款记录,就是这么一个账本。根据前面所描述的,银行转账牵涉到账本的变化,表面看只是改变了一个数字,但是背后实际上是有物的流动,有货币的流动,因此,背后的真实的货币实物,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因此,任何仅把银行存款看成是数字的这种理解,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背后真实的货币存在于货币流动。
例如我们经济的交易活动,或者转账活动,表面看只是移动终端上的存款数字的变化。其实背后可以看成是真实的货币在流动。而不仅仅只是账本的变化。

我们知道,任何交易的形成,都会导致账目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最后是一定会形成到资产负债表中。
因此,是背后真实的物品流动,货币流动,最后导致了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因此,货币的流动是因,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是果。
但是很多人,倒果为因来分析金融货币问题,认为只需要分析资产负债表,只需要操作资产负债表,就可以完成背后的货币创造过程,而忽视背后真实的货币和货物的流动。

回到前面,我们定性了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银行信贷行为,是违背了常识和逻辑的,至于怎么违背的,我们或许搞不清。
然后结合仓库管理员所追求的账本管理要做到账物相符的原则。
我们会发现,银行因为前面的定性,是无法做到账物相符的。
我们会发现,我国银行的账本上的存款规模是190万亿人民币规模,可是,实际上整个银行体系内存在的实物现金货币只有23万亿人民币规模。
这里,我们应该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了被定性银行信贷是违背常理和逻辑的行为最后导致的后果就是银行体系,是始终无法做到账物相符的。
账本上记录了190万亿的存款货币,但是实际上只有23万亿实物基础货币。

至于很多人,很认真地分析银行资产负债表如何操作,可以继续释放多少银行信贷等分析,我认为就显得没那么有必要了,分析再多,一旦被定性为违背常理和逻辑,就始终是违背常理和逻辑的。

至于,这个背后的细节原因。我以前解释过了,这里也就不再深入了,不过要细节性且系统性串联起来搞懂这些,可并没有那么容易。还是先搞懂我这里的定性分析下的无法账物相符的思维角度吧。

假如看懂了并认可这段文字就会发现当前分析金融货币领域的9成以上分析者都并没有那么“专”,都很“水“了,只有如1933芝加哥方案中提出废掉部分准备金制度的费雪,2018年公投取消部分准备金制度的瑞士,只有坚持100%准备金制度的观点的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学家,我国对第3方支付和数字货币执行100%储备也在朝此发展,但是有点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