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本人的喜好,宏观的学习过程应该如下:
第一,先行课程:
1、入门的课程直接是“经济学原理”即可。不妨用国内教材,比如高鸿业。曼昆的还是免了吧,太多太浪费时间,掌握一些在高级宏观中都用不上的概念,还不如以后需要的时候自上而下再来学习。
2、Varian或同等难度中级微观教材。要求:思想越多越好,数学越少越好,因为微观经济学中那点数学,跟宏观相比,不值一哂。真的要学宏观的话,就不要在微观学习过程中学数学。
第二,入门课程。
有老师教就用威廉森的宏观经济学(网上找不到,别看国内的第三版英文版,因为那是节选版),没老师教就看Barro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第三,提高课程。
1、半学期的Barro、Sala-i-martin难度的经济增长理论。
2、一学期的recursive method,基础的RBC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第四,方向课程。
1、如要研究经济增长,还需要找找howitt、agihion(好像拼错了)的内生经济增长,以及Acemuglu(好像又拼错了)的较新的经济增长的专著。
2、如要设计非经济增长之外的宏观经济研究,还是请教老师吧,因为没统一的教材。只有一本框架性的Frontiers of business cycle reseach,以及工具书性质的Stokey、Lucas with prescott,还有Ljungqvist and Sargent。具体怎么学,要么google,有条件的话请教老师。
终极目标:
1、宏观各方向。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向看新版的帕尔格雷夫大辞典,还有宏观经济学手册。
2、除去各个方向之外的就是政策研究了。财政政策,见大辞典和宏观经济学手册。货币政策,见Woodfor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