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中,茅老讲到一个人人都买、人人都卖的美国社会。我认为中国与美国相比,专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请大家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低呢?
我认为从文化上看,中国是从小农经济发展来,人们更习惯自给自足。人口流动性差,生活中熟人间无偿的帮助也抑制了中国的专业化发展。
体制上,我国的市场交易规则不够健全,交易不畅,同样有碍专业化。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中国今天的商业规则形态还未能完全摆脱两种商业传统的制约,一是脱胎于熟人社会的商业习惯,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
就拿农业的专业化说,
中国人口过多,如果实行农业专业化,
就会有很多人处于过剩的状态,
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会产生,
更有甚者激发社会矛盾,
所以,中国的专业化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口问题。
虽然单个行业的就业量可能减少,但可供就业的行业将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量会随着专业化的提高而增加的。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困境的一个很好例证。最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突出了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致使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高等院校则存在一系列由于过分专业化引起的问题,即过分固定死板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的训练范围很窄,毕业生出来很难适应快速经济改革所需要的变化。最近几年的高等院校扩招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需要来培养,这样培养的大学生就很难在整体上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相反,可能会加重一般就业压力,并使原有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另外,当前大学过分追求正规化和高级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正规教育扩展的负面影响包括正规教育培训所学到的技能与工作不吻合,教育的文凭热,教育过度发展而超出经济对人力的需求,教育课程以考试为驱动的标准而失去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色,与此同时,地区发展(特别是农村)却因为缺乏人才而长期滞后。
发展可以解决以前,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这么多曲折,各位不要总说什么中国特色。
首先要弄清专业化的支持因素有哪些,只有知道这些具体的因素后,以此为标准反观中国的基本情况,看看中国的现实具不具备这些因素以及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这些条件的产生.然后才能得出具体的措施或建议.
在这其中当然要了解中国的情况,对此越是了解透彻,就越是能看出阻碍因素.但在这个过程中坚决反对把中国的情况当作特殊的东西对待,以致于得出中国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任何理论都不适用.中国的具体情况的确是特殊的,但只限于限制因素的具体形式和作用方式上,在"限制"这个作用上是一致的!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严重阻碍着中国的专业化,不管是从物质还是从精神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