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826 0
2019-11-02
H股公司跟踪研究学习——石药集团纪要

Q:研发投入问题,如何算这笔账?

A:R&B的投入不低于收入的10%—15%,并保持收入和利润的双位复合增长。平均的收入增长在26%-30%之间, 成药和新药的增长按30%来算,每年差不多增加60亿-80亿,甚至100亿的收入。按照现在的毛利率75%来算,有50亿左右的毛利。用增长的毛利的一半现金去覆盖研发,完全能覆盖。

Q:丁苯酞的临床实验设计问题?

A:痴呆类的产品,原来更多的是用一些量表。我们考虑量表,也增加了基因检测、高分辨率核磁检测等客观指标,来印证我们产品的疗效。因为丁苯酞的适应症是血管形成痴呆(占总痴呆的大约40%)不是阿尔兹海默症,是有血流量、脑体积这些客观指标来衡量的。

Q:IL23的研发和销售策略?

A:有P19亚基和P40亚基,我们坚持做P19亚基,特异性的角度来讲可能差异性更好、疗效更强。市场推广方面,因为免疫相关疾病主要还是中低端收入人群,必须能覆盖县市级医院。

Q:在研发和开发上有什么策略,怎么提升临床成功率?

A:我们现在的临床架构非常完善,有功能齐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合我们现在全功能的临床管理条件。当然我们团队扩张很快,也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完善体系。总的来说管理系统是非常到位的。

以ADC为例,大多数都是每三周给一次药,我们的给药方案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我们和临床团队有很好的合作,早期就考虑设计指标,在临床II期实验的时候通过伴随诊断试剂,来判断哪些病人毒性更高,哪些效果更好,筛选病人保证III期更有效,未来治疗也更有针对性。

Q:按病种收费对石药的利弊?

A:不构成风险。对于肿瘤药来讲,比如白蛋白紫杉醇,我们和恒瑞都不进入医保。每个人基因不同一个疾病用一种药来治疗是达不到的。国家推行政策我们积极参与,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精准化治疗策略。

Q:石药的脂质体平台是中国做得比较好的,后面上量生产的时候有什么考虑?

A: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生产,累计了很多经验。保证批量、连续生产,连续流保证在每一个生产节点产品质量都是一致的,这样可以减少放大效应。

Q:石药在引领创新和不犯颠覆性错误之间的平衡?

A:颠覆性的错误指的是对领导团队来讲思想理念要转变。观念不能太守旧了,一直看昨天看过去,不看未来。所以最大危机来源于我们的变通能力,是否开放。国际化不是说产品卖到美国,而是大家解放思想,想到未来。用国际的视角来审视现在的行为,定位未来的战略。

Q;石药的双抗技术和市面上的有什么差别?

A:双抗技术是生物制药的重要未来,解决单特异性抗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罗氏的双抗预计会成为重磅药物,3年以内能实现35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双抗的布局是全世界各大制药公司分头布局。中国群雄逐鹿,现在中国有15家企业,17个临床批件。我们具有全球的战略平台,比如我们主力产品CD3,做到临床阶段了,我们整体双抗的组合要做到1+1要大于2。

Q:肿瘤领域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及公司PROTACs的研究现状?

A:差异化体现在几个方面:1、管线覆盖很全,小分子,大分子、特殊剂型等,提供很多联用可能;2、我们有好的平台好的技术,通过技术壁垒来限制别人进入。3、仿制药这块未来会关注一些更新的东西,fast-follow,做多靶点的平台。加快双抗、ADC等产品的迭代,差异化竞争策略。

PROTACs方面,有团队天天盯着大公司PROTACs的进展,CNS高分杂志相关报道。80%的蛋白靶蛋可以通过PROTACs来靶向,但是不是所有的靶点都适合做也不一定,会先选ER、AR激素受体来做,保证程度比较高,不会产生系统毒性。快速跟进并平衡风险,明年国内有3个RROTACs申报,绝对是国内进展最快的。

Q:营销方面,如何应对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外部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

A:领域布局广,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董事长要求公司给大家的待遇越来越好,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好,所以人才不是问题。现在队伍已经已经有七八千人,我们自己培养这些人来用也很快,我们每个公司都有专职的培训总监,队伍建设也不是问题。国家政策方面,积极应对,支持国家的医改和药改,坚持制剂、原料的普化。但我们还是坚持差异化,很多原料、制剂技术有技术壁垒,在技术上做到差异化,避免这种恶性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